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探寻两岸文缘,赋能闽台“好戏”

发布时间:2025-07-19 15: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希 戴雨欢 吴婧怡 林姝妤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赴福建省漳州市各文化场所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剧本创作及快闪展演等方式,以青年视角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模式。

木偶牵线,激活两岸文化共鸣基因

作为两岸木偶艺术同根同源的实物见证,漳州古城木偶艺术展示馆内珍藏的展品生动展现了闽台两地一脉相承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基因,为实践队提供了直观的调研样本。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与在馆排演的闽南师范大学话剧社负责人陈瑞松教授进行深入交流。

陈瑞松教授祖籍台湾,长期深耕戏剧创作领域。他怀揣 “以剧为桥,唤起两岸情感共振” 的初衷,深入发掘闽南“民间信仰”“两岸家书”背后的闽台基因共鸣,在此基础上,他带领闽南师范大学话剧社开发多项原创剧本,并在漳州地区进行巡演。

如何将闽台历史故事戏剧化呈现,一直是陈瑞松教授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在闽台胞,他怀揣 “以剧为桥,唤起两岸情感共振” 的初衷,深入发掘闽南“民间信仰”“两岸家书”背后的闽台基因共鸣。同时,陈瑞松教授与木偶展示馆开展合作,在话剧表演中融入投影、人偶共现等新形式,让两岸共同文化记忆演得出新意,传得出乡情,留得住来客。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陈瑞松副教授 张家婧供图)

芗剧搭桥,共续闽台戏曲同源文脉

漳州芗剧与台湾歌仔戏皆源于漳州锦歌,二者同文同源。实践队在关帝文化产业园探访龙海市芳草芗剧团。在演出后台,剧团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芗剧中服装设计、剧本角色、人物动作的细节特点。在剧团的指导下,实践队现场学习了芗剧中部分基础的表演动作。

漳州芗剧在为闽台两地戏剧爱好者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唤起了两岸民众的情感共鸣,为进一步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塑造闽台文化认同提供了优质文化载体。

(图为实践队向剧团负责人学习芗剧表演动作 张家婧供图)

话剧为媒,加深当代闽台情感联结

从文化体验到活态传承,实践队走进东山县铜陵人民戏院,参观院内的非遗展区,在丰富的文化遗存中汲取灵感,“就地取材” 选取具有漳台特色的文化元素,并结合前期实践调研成果,精心打磨了原创闽台话剧《芗水歌》。该剧立足闽台同源的歌仔戏,巧妙融入锦歌、鸽子戏等地方艺术符号,讲述了年轻一代在传播两岸非遗文化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挑战,生动展现了当代青年为两岸文化融合贡献的青春力量。实践队还在现场进行了话剧试演,取得戏院工作人员和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图为实践队队员试演《芗水歌》剧照 刘阳熠供图)

 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始终秉持“两岸话剧、一脉相承”理念,以青年视角为切入点,探索两岸文化发展创新路径。在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中,团队深入多地参访调研,深挖历史文化底蕴,精选典型案例,扎实开展剧本创作。下一步,该团队将持续推动闽台话剧展演走进社区、企业、学校,以话剧为媒讲好闽台故事,不断深化两岸同胞情感联结,为促进闽台文化融合注入青春动能。(通讯员:陈希 戴雨欢 吴婧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姝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