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衡阳县西渡村与湘理学子联合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假“送法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13: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百花   阅读 73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唐百花)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衡阳县西渡村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振兴"新路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转化为生动实践。2025年6月21日,湘理学子“田间播客”西渡社会实践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西渡村,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助农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合照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直播助农共绘新篇

活动前期,实践团队成员们提前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过程,挖掘产品背后的故事。同时,团队结合农产品的特点,精心策划直播方案,设计直播话术,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农产品的优势与魅力。直播当天,直播间氛围热烈。团队成员化身“主播”,向网友们热情介绍西渡村的农产品特色。从色泽鲜艳、口感清甜的瓜果蔬菜,到工艺精巧、营养丰富的手工制品,每一款农产品都经过主播们生动的讲解和展示。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下单支持,直播间热度持续攀升。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既帮助直播间提高了人气,增加了销售量,又让实践队的成员们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该团队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助农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活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直播助农场景

衡阳县“河小青”行动:青春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活动当日,“田间播客”西渡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满怀热情,手持专业的垃圾清理工具,对河道沿线的白色垃圾、隐蔽于水沟渠内的生活废弃物进行了地毯式清理。队员们分工有序,共同协作。衡阳县团县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常态化开展“争当河小青·守护蒸水河”、“守护一江碧水”等净滩行动,有效提升了全县青少年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河小青”已成为衡阳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这一行列,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承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此次“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一次有效提升,更是对衡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衡阳县的生态环境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为开展河小青活动

专业赋能,织密青春“防毒网”

为增强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禁毒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湘潭理工学院”田间播客“西渡社会实践队携手西渡村化身“禁毒卫士”,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且意义深远的禁毒宣讲活动,用青春力量为社区禁毒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的成员们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当下各类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以及最新的禁毒政策法规。他们还精心设计了宣传手册、海报,力求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禁毒知识。在入户宣传区,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发放宣传手册,为居民们一对一讲解禁毒知识,尤其针对家中有青少年的家庭,进行了重点宣传和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教育他们远离毒品。”一位家长在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后表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专业责任与社会担当,为构建无毒社区、守护美好家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专业力量。

图为联合村委员会开展禁毒宣讲

安全课堂筑防线,粘土画笔绘童

湘潭理工学院“田间播客”西渡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聚焦儿童健康成长,为村里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及趣味粘土、美术课程,为他们的暑期生活筑牢安全防线,开启艺术课堂之旅。课堂伊始,实践队员紧扣暑期安全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至关重要的防溺水教育。“看到陌生水域,能独自下水吗”“同伴落水,我们该怎么做?”团队成员以近期真实案例为引,借助直观图片与道具演示,深入浅出剖析溺水风险点。从识别危险水域标志到掌握正确自救互救技巧,从“六不准”安全守则到紧急求助流程,队员们将严肃的安全知识融入趣味问答与情景模拟中,孩子们踊跃参与,积极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意识深植心田。结束了严肃而重要的安全知识学习,课堂氛围转向温馨与创造。在实践队员耐心引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彩色的粘土在稚嫩小手中被揉捏、塑形,变幻出憨态可掬的动物、鲜艳欲滴的水果,想象力在指尖自由流淌;美术课堂上,画笔在纸端跳跃,描绘出心中的夏日美景与未来憧憬。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不仅是孩子们艺术潜能的初次绽放,更成为他们表达情感与梦想的独特窗口。精准对接乡村儿童成长需求,将高校育人资源引入田间地头。活动有效填补了暑期前夕儿童安全教育的空白,同时以艺术浸润心灵,拓展了乡村孩子的视野与素养,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支教活动

墙绘工作:用色彩点亮乡村

在墙绘工作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将艺术与乡村特色相结合。实践前期,成员们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积极与村民沟通,确定墙绘主题与内容。经过精心设计,选取了展现乡村振兴成果、自然风光等主题,以生动鲜活的画面为乡村增添文化气息。

在绘制过程中,团队成员克服了高温、复杂户外作业环境等困难。从墙面清理、打形、上色到最后的细节完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整体构图把控,有的专注色彩调配,有的进行细致描绘。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幅幅精美的墙绘作品在乡村的墙壁上呈现,成为乡村独特的风景线。

图为团队墙绘成果

湘潭理工学院实践团队以扎实的作为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赢得了西渡村和振兴村委员会的高度赞誉。两村在联合感谢信中特别指出,实践队员将专业学识转化为振兴动能,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作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秉持"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将课堂所学与乡村所需紧密结合。他们不仅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更通过CFAP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显著成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育人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样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百花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