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迎来华中农业大学云喆志愿服务支教队30余名师生开展"探寻历史印记,传承文化薪火"主题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珍贵文物,为即将在云梦县曙光小学开展的暑期支教工作积累历史文化底蕴。
研学活动重点参观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睡虎地秦简。这批1975年出土的1155枚秦代竹简,系统记载了秦代律法、经济制度和社会生活,堪称"秦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仔细观摩了这批珍贵文物:记载士兵黑夫、惊问候母亲的家信木牍,字迹历经两千余年仍清晰可辨,生动展现了秦代普通人的亲情牵挂;被称为"中华第一长文觚"的七棱木简,其700余字秦隶完整记录了战国晚期重要文献,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更展现了秦代书法的艺术成就。2024年11月4日,总书记考察该馆时强调:"古代简牍是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这一重要指示让学生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这些文物的珍贵价值。
在秦汉文物展区,一件刻有"宦里大女子骜"铭文的漆耳杯引起了众人的特别关注。讲解员详细介绍道,这件文物生动体现了秦代"物勒工名"的质量管理制度,反映出当时严格的手工业生产标准。展厅中央陈列的"鹿角立鹤"青铜器(仿曾侯乙墓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成为焦点:鹿角象征祥瑞,鹤身代表长寿,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造型,既展现了楚文化的瑰丽特质,又体现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多元特征。学生们驻足观赏,通过实物感受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和连续性。
此次研学活动为云梦县曙光小学的学生们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在云喆支教队的精心组织下,20名学生代表走进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珍贵文物,深入了解家乡云梦作为楚国别都、秦朝禁苑的辉煌历史。从系统记载秦代社会百态的睡虎地秦简,到体现"物勒工名"制度的漆耳杯,再到融合楚文化特色的"鹿角立鹤"青铜器,每一件文物都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文物细节,不时记录重要知识点。许多学生表示,这种实地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课本上的文字变成了眼前真实的文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据悉,云喆志愿服务支教队将把此次研学活动的收获与支教课程有机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课程。通过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更多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青少年学习历史、传承文化的热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天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