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特产为桥,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 —— 三明学院“泰宁筑梦”实践队赴泰宁开善乡

发布时间:2025-07-17 16: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雷少烽 晏鑫坤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6日至10日,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泰宁筑梦”实践队奔赴泰宁县开善乡,以“土特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为核心课题,通过调研分析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开善乡文旅相关部门人员在开善乡政府合影

在80年代影视小镇,队员们与村民交流,了解到当地通过场地租赁、群演服务等,实现户均年增收1200元,60%常住人口参与文旅产业,真切感受到“一台摄像机带活一条产业链”的活力,为探寻土特产与文旅结合点奠定基础。在土特产调研中,队员们深入小蔗红糖工坊、九峰山红菇合作社、肖坑村豆腐皮作坊、岩坑村杨梅园等。他们查看自动化生产线,了解到350亩甘蔗田规模化种植,年产可达1.5万公斤、产值300万元。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当地农户进行谈话

“土特产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乡村的‘味觉名片’,更是文旅融合的关键纽带。”队员们带着这样的思考,面向政府、经营者、游客三类主体精准调研,最终梳理出包装同质化、品牌辨识度低、销售链路断层等8类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调研发现的症结,实践队交出了一套“量身定制”的乡村振兴方案:设计“开善・山野礼”公共品牌与溯源包装,让特产成为“会讲故事的名片”;提出“影视IP赋能”方案,开发特色礼盒与研学包;建议搭建“景区+电商+研学”销售链。这些建议被纳入发展白皮书提交当地。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外来游客进行访谈调查

此次实践是“百校十县合作”的生动体现。实践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赋能产业,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当高校资源扎根乡村大地,当青春力量融入振兴实践,每一处乡村的风景都能绽放出可持续发展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晏鑫坤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