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7月9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践行大健康理念,传承中医药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队员们不仅领略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更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团在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合影。张静玟摄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集中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诊疗技艺及药材资源的专业性博物馆。走进馆内,队员们首先被古色古香的中药货架所吸引,甘草,山楂,威灵仙,大黄,白术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中药静静地躺在一个个抽屉之中。站在这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药柜前,年轻的医学生们陷入了沉思。那些看似普通的草木根茎,经过古人的智慧沉淀,竟能成为救死扶伤的良药。馆内还陈列了古代医书、经络分布及历代名医事迹,生动展现了中医药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图为实践队员观摩中药货架。张静玟摄
在医书典籍展区,泛黄的中医经典原本让成员们肃然起敬。实践团成员们围在展柜前,认真阅读旁边的解说。"'上工治未病'的理念至今仍有指导意义,"队长秦桢荣指着一段文字说,"古人早就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了。这些典籍不仅是医学著作,更是融合了古代哲学、天文、地理的智慧结晶。"成员们俯身细观展柜中的古籍善本,对"辨证施治""整体观念"等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终于明白什么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队长秦桢荣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学医的这条路,原来有这么多先辈已经走过,并且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经验。"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中医典籍。张静玟摄
名医事迹展区以生动的图文和实物,展现了刘完素、朱丹溪等吴门医派名医的卓越贡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苏州温病学派代表人物叶天士的诊疗手札,其精湛的医术和"医者仁心"的崇高医德令队员们深受感动。"原来'一针二灸三用药'的诊疗理念源自这些先贤的智慧结晶。"实践团成员陈金余在参观过程中感慨道。展柜中还有一座锈迹斑斑的针灸铜人,据说是明代医家练习针灸的教具。队员们围在一起,讨论古人如何通过铜人上的穴位标记精进医术。“现代医学有CT、MRI,但古人仅凭一根银针就能治病,这才是真正的‘大道至简’。”队员张静玟感叹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吴门名医事迹。张静玟摄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苏州中医药博物馆之行让他们受益匪浅。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团成员将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队员们的视野,也促进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苏州中医药博物馆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激励他们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桢荣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