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姚智勇、罗雲川、胡琮健),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与历史使命感,7月10日清晨,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笃行赤水,化荔成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泸州市烈士陵园,开展“传承红色薪火 赓续赤水精神”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泸州市烈士陵园不仅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泸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及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实践团队抵达后,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27米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前,全体实践队员整齐列队,神情庄重。队员们手持象征纯洁与敬意的白玫瑰,依次缓步上前,向长眠于此的英雄先烈敬献鲜花,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细致地擦拭烈士墓碑。
图为“笃行赤水,化荔成丹”实践团队队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
在陵园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安葬于此的英烈们的感人事迹:
诸培松:1950年初,时年29岁的诸培松作为征粮工作队骨干,在泸县牛背石(今纳溪区丰乐镇)执行任务时突遭数百名土匪包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他率队坚守阵地三小时,最终弹尽粮绝壮烈牺牲。2019年,通过“头条寻人”公益项目,其亲属跨越74年时空阻隔,在泸州烈士陵园找到了亲人归宿。
王文林:1950年4月叙永县箭竹坪剿匪战斗中,排长王文林发现新兵商洪交暴露在敌人机枪射界内,毅然扑身相护,用左肩胛骨挡住致命子弹。负伤后他坚持指挥战斗,三日后遭土匪偷袭牺牲。战士商洪交冒死将遗体背下战场,并立誓:要为他守一辈子墓。此后的71年间,商洪交风雨无阻前往墓地祭扫,直至2022年王文林遗骸迁入古蔺县烈士陵园。
李青林:曾任万县县委副书记。1948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重庆渣滓洞经受老虎凳、吊刑等酷刑。当特务用杠杆撬断其左腿逼供时,她咬碎嘴唇未吐露半字机密。这位《红岩》中李青竹的原型人物,在1949年“11·27”大屠杀中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在此过程中大家彷佛跨越时空,望见了英雄们那无畏的面庞,真挚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解放人民群众的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向烈士献花
了解先烈事迹后,队员们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沿台阶拾级而上,来到烈士英名录墙前。面对墙上铭刻的千余位烈士姓名,队员们久久驻足,陷入深沉静默。长达36米的黑色花岗岩墙面上,镌刻着自辛亥革命以来在泸牺牲的千余名烈士姓名。一个个镌刻的名字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段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实践队员将先烈们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中,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瞻仰烈士英名墙
本次前往烈士陵园的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中,先烈们的抗争故事以及革命精神深深刻入了他们的脑海中,大家立志将在此次活动中汲取的信仰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提升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智勇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