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吉首大学志愿者用本土红色资源点亮乡村少年信仰之光

发布时间:2025-07-15 15: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静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当七月的晨光洒向武陵山脉,吉首大学“法管先声”志愿服务团这支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的青年队伍,于7月6日叩开保靖县民族中学学校的大门,搭建起了连接革命历史与青春理想的精神桥梁,让武陵山区的少年们在本土红色故事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沉浸式红色课堂:解码湘西大地的精神密码

宣讲现场,中共预备党员志愿者赵佳以地理坐标为经、历史事件为纬,在方寸讲台上铺展湘西红色地图。从永顺十万坪大捷中贺龙元帅“伏击战术破围剿”的军事智慧,到龙山县群英山红军遗骸纪念园里无名战士“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悲壮抉择;从桑植县贺龙故居土家族木楼中孕育的革命初心,到辰溪剿匪纪念园里镌刻的“人民江山”永恒主题,志愿者以“家门口的革命故事”唤醒了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图为志愿者宣讲现场)

双向奔赴的精神传承:从历史深处照见青春未来

“当向冬梅摘下童养媳的围裙换上红军军装时,她才比你们大两岁。”志愿者将革命故事与少年日常生活场景的巧妙勾连,让课堂里顿时泛起此起彼伏的惊叹。随之而来的互动环节,学生们循着“红色地标打卡地图”,用彩笔标注祖辈口述中的剿匪故事发生地,将抽象的“红色基因”具象为可触摸的家乡记忆。“原来贺龙元帅是这样走上革命道路的!”“群英山下竟然长眠着这么多无名战士……””声声感慨,是少年们对先辈的崇敬与追思。

“法管先声”志愿服务团表示,未来他们将持续深耕本土红色文化传播事业,秉持“本土红色资源+互动故事讲述”的核心理念,通过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这一鲜活载体,以沉浸式的体验教学,让革命精神穿越时空,直抵少年心间,让武陵山区的红色火种在代际传承中不断汇聚,最终化作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静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