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流香润乡野 考亭“活水”续文脉

发布时间:2025-07-15 20: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颜沛垚、桂伊涵、黄雪   阅读 93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桂伊涵、黄雪、颜沛垚)2025年7月12日,厦门医学院“取经百强,聚力乡兴实践行”实践队走访南平市建阳区考亭书院,深入调研朱子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作为朱子晚年讲学之地,考亭书院不仅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

阶石载道,拾级而上悟“朱子心学”

实践队队员踏入书院,从牌楼规制、台阶寓意到建筑细节,无不感受到朱子文化的深厚底蕴。牌楼屋角倒立的鱼尾雕饰,寄托着“鱼跃龙门”的学子期许;49级、71级、41级的台阶设计,分别对应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生平年岁与创办书院的数量,彰显古人“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书院的一砖一瓦皆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图为实践队在考亭书院调研

方塘载墨,临水而观溯“建本源流”

在考亭学派发源地,队员们了解到朱熹曾在此授业八年,形成“闽学”体系。书院广场的“半亩方塘”设计,化用朱熹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寓意文化传承需与时俱进。当地以朱子文化为核心,打造建本文化展览馆,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建本”技艺与朱子思想相融,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独特名片。

图为实践队了解“建本”发展史

青春载志,躬身而行续“文化薪火”

实践队成员表示,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明确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朱子“修身齐家”的理念与当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脉相承,而书院倡导的“知行合一”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的实践指南,为乡村注入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图为实践队在考亭书院大合照

考亭书院之行,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传承朱子文化,不仅要守护历史遗产,更需以创新思维激活其时代价值。厦门医学院实践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让千年文脉滋养乡土大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沛垚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