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情暖童心梦,激扬青春行”15人实践团队进驻增城区朱村街能记家庭农场,聚焦安全管控、课程优化、物资保障三大核心环节,为7月13日首期夏令营启动作出系统部署,全面开展公益夏令营筹备工作。
图为突击队员、老师和农场负责人合影 黄嘉臻供图
一、全链条物资安全保障
上午9时30分,团队成员抵达农场后立即启动教学物资核验程序。在双百工程社工站监督下,对照预算采购清单完成1183项物资清点,重点核查儿童教具安全认证标识。带队老师检查物资仓库时强调:“教具安全是底线红线,必须建立‘采购-接收-使用’全流程责任追溯机制。”
图为突击队员和老师清点物资 黄嘉臻供图
二、数智化教学实现关键突破
下午14时30分,突击队在农具仓库主持现场备课会,通过AI技术实现课程内容革命性转化。针对原课件中“番茄光合作用”等专业术语, DeepSeek教育大模型将其转化为“番茄宝宝吃阳光长红脸”等儿童化表达,同步生成24幅手绘漫画图解生长周期。在非遗活化领域,输入“朱村鸡饭历史”指令后,AI生成2分17秒粤语配音动画微课,通过虚拟灶台与非遗传承人莫丽贤实景操作的无缝切换,生动呈现百年技艺精髓。这些成果将应用于次日课程,实现传统农耕知识的现代表达。
三、教学场地标准化改造
下午14时起,团队开展教学场地安全改造。在儿童烹饪区,针对砖砌灶台锐角隐患,加贴8.2米食品级防撞条;插秧田区域设置水位监测点5处,确保水深严格控制在10厘米安全标准内(依据日程表第二天活动要求);扎染工坊染料存放架调整至1.6米儿童不可及高度。带队老师巡查时指出:“所有改造必须通过安全验收单签字确认,未达标场地严禁启用。”同期开展的课件优化工作中,团队将《番茄种植手册》专业图表转化为手绘操作图解,在《朱村鸡饭制作指南》增加防烫伤警示标识,并由省级非遗传承人莫丽贤现场确认工艺流程准确性。
图为农村负责人莫丽贤到场检查 杨振佟供图
四、全要素应急预案演练
16时,团队组织全场景应急演练。模拟插秧课儿童滑倒场景,执行“扶离-检查-医护”标准化流程;针对烹饪课热油溅洒风险,演练“关火-隔离-冷敷”三步骤处置方案,同步核查3处急救箱药品有效期。带队老师全程督导并提出现场改进要求:朗诵课程《稻田里的中国》删除“阡陌”等5处生僻词汇,立体绘本增加插秧安全图示,稻草编织工具完成二次磨圆处理。
22时15分,团队提交《筹备工作验收报告》,确认六大类42项筹备指标全部达标。带队老师在总结会上强调:“本次筹备建立‘安全责任到人、课程精准到点、物资管控到件’的工作标准,为全省青少年农耕研学实践提供可复制的安全管理范式。”
随着首期30名学员名单最终确认,这场融合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的公益夏令营已做好启幕准备。
文稿|许楚煌 吴静雯
摄影|黄嘉臻 杨振佟 谭文桦
初审|张蓝心
终审|吴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臻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