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的漫漫征途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非遗技艺面临着严峻挑战。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从“两个结合”出发,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踏上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一、探访永清核雕交易中心
实践首站,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走进永清核雕艺术品交易中心(又称“永清核雕批发交易中心”),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核雕交易市场之一,被誉为“北方小潘家园”。在与商户的交流中,队员们解到每逢交易日,来自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数千名客商汇聚于此,短短半天的成交额就能突破千万元。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见证了核雕商户如何通过集中交易、直播带货等方式,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商业模式结合,推动核雕产业蓬勃发展。交易中心完善的设施、规范的管理,以及商户们对核雕技艺的坚守与创新,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永清作为“中国核雕之乡”的产业活力。
二、领略永清核雕展馆传统技艺
离开直播基地,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来到了永清核雕展馆。靠近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大型的核雕作品,它以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雕刻展现了古代的生活场景,人物的表情、动作栩栩如生,仿佛将队员们带回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进入展馆,沿着展馆的走廊缓缓前行,各种题材的核雕作品琳琅满目,有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有展现自然风光的山水题材,还有富有文化内涵的历史人物。这些作品不仅在造型上独具匠心,在雕刻工艺上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展馆中,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还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多媒体展示,深入了解了核雕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进一步感受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三、调研燕南春酒酿造技艺
在燕南春酒博览园,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围绕传统酿造技艺的文化根脉与当代传承展开深度调研。步入博览园,在酒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系统了解了北方酿酒业的发展脉络以及近现代各地区酿酒业的代表酒。同时,从燕赵文化中“酒以成礼”的礼仪传统到近代红色酿酒史,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燕南春酒酿造技艺与地域历史、民族精神的深度融合。
走进核心产区的古法酿造车间,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全程观摩了燕南春酒酿造的完整流程,精选的本地酿酒粮食在老师傅们的配合下一步步变成了醇香浓厚的美酒,传承人现场演示了“续渣配料”“固态蒸馏”等关键步骤,并讲解每一步背后的原理与文化寓意,揭开了燕南春酒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博览园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完美融合,开发出智能化酿造车间,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发酵环节,既保留了“陶缸发酵”的核心工艺,又提升了出酒稳定性,并且,在产品研发区,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还发现其在坚守“绵甜净爽”传统口感的基础上,开发出低度果味酒、文创纪念酒等新品类,包装设计融入永清秸秆扎刻纹样、核雕图案等本地非遗元素,实现“一瓶酒承载多元文化”。燕南春酒博览园的实践为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分析非遗产业化中的“守正与创新”提供了鲜活案例,也为探索非遗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结合路径积累了丰富资料。
通过本次廊坊市永清县的社会实践让永清非遗传承青春先锋队深刻认识到,永清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深厚文化基因,核雕的哲学内涵与燕南春酿造的技艺智慧,都需要在传承中锚定“两个结合”,避免形式化传承。而新时代青年的参与则是活态传承的关键,虽通过实践实现了非遗的现代性表达,但仍需建立“青年+非遗”长效机制破解传承困境。此外,“两个结合”思想也为非遗转化提供了路径,需扎根地方实际、提炼时代价值,推动其从“小众技艺”向“大众文化符号”转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常佳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