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博揽古探文脉,传情护心谱新篇——“银龄护心,童心共护”实践队观广元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7-13 22: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蕊超 马绮 康艺桦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3日上午,“银龄护心,童心共护”三下乡实践队的队员们进入广元市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实地接触剑门蜀道与女皇故里的文化底蕴。参观期间,实践队开展四川省科技厅科普培训项目(2024JDKP002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递相关知识与关怀。

图为“银龄护心,童心共护”三下乡实践队于广元市博物馆大门前合照

颜湘元

一、穿越历史长河,探寻广元记忆

实践队首先进入【剑门蜀道 女皇故里】历史展厅,六个单元的展陈系统勾勒出广元的历史发展脉络。“远古记忆”单元陈列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夹砂红陶片,器型可见炊煮、储物功能,直观反映出先民定居农耕的生活形态;“船棺叙说”单元展出的战国宝轮船棺,长约5米的整木凿制棺体搭配青铜剑、鍪等器物,其巴蜀图语纹饰与楚地风格葬俗交融,引发队员对古蜀与周边文明交流的讨论。

图为银龄护心,童心共护”三下乡实践队队员阅读相关文物介绍

姚扬

宋代广元窑展区的酱釉玳瑁纹荷叶盖罐,釉色在高温中自然流淌形成的玳瑁状斑纹,展现了宋代工匠对釉料特性的精妙运用;唐代窖藏出土的缠枝纹银碗、錾花金饰,经清理后仍显莹润光泽,其工艺与纹饰印证了广元作为蜀道“咽喉”,在南北物资与技艺流通中的枢纽地位,为队员理解地方历史价值提供了实物依据。

 图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美瓷器

颜湘元

二、领略非遗魅力,传承匠心精神

【匠心独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的活态传承民俗文化让实践队成员停留观察。川北薅草锣鼓的传承人演绎的曲牌,激昂的节奏与独特的表演形式,歌词包含时令知识与互助口号,展现了劳动人民在田间协作时的生活智慧;白花石刻传承人手持钢钎、锤子,在青灰色石材上先勾勒轮廓再精雕细琢,方寸之间刻出的山水雏形,锤凿起落间的力度把控与纹样设计,体现了“七分天成,三分雕琢”的传承理念,使队员了解到非遗保护对文化延续的现实意义。

图为讲解员为三下乡队员们介绍历史文物

颜湘元

三、数字赋能文物,遇见蜀道风华

【千年古道 华彩溢彰——蜀道文物数字展】借助现代技术为研学带来新体验。50平方米超大屏高清投影构建的翠云廊沉浸式场景,可清晰看到古柏年轮纹理与枝叶细节;可互动合影的古柏灯箱内置感应装置,触碰即可显示对应古柏的树龄与传说;多媒体还原的蜀道驿站文化,通过动态路线图演示了不同朝代驿马传递速度与物资转运流程,让队员在虚实交融中感受蜀道的古今变迁与交通特征。

此次参观通过实物观察、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实践队的队员们从历史遗存与文化传承中获取了丰富信息。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把广元的文化故事融入后续实践,助力地方文化传播与推广。

文字 马绮 邓蕊超 康艺桦

拍摄 姚扬 颜湘元

一审 周俊杰

二审 马文博

三审 程亚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康艺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