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王舒 谈茜)7月10日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一师青衿,昭明传薪”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浏阳市金刚镇的傍晚街市,开展了一场关于浏阳市金刚镇居民对于当地非遗“红炮”认知现状的调研活动。
在访谈过程中,两位重要对象的见解尤为引人注目。一位是从事花炮运输工作35年的老师傅,他见证了红炮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生产的变迁。这位师傅表示,红炮不仅是金刚镇的经济发展支柱,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他回忆起金刚镇曾有一位李声义的干部,将镇上的私营作坊集圈化,将一个个小型作坊合并成大型乡镇企业,那时的人们将生活愿景融入在红炮制作当中,为全镇红炮制作者“结鞭”。
“红炮的机械化生产是应时而生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但红炮制作的传统工艺,不应丢失,这是我们的‘根’”。师傅期盼未来的后继者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让红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另一位受访者是当地的乡人大代表。作为基层民主的践行者,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关心民心民意。他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金刚镇红炮背后的故事。他还强调,红炮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还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
浏阳市金刚镇的居民普遍为自幼接触或听说过红炮,尤其是当地的中老年一代,对当地红炮的传承与发展抱有深厚的情感。随着科技的进步,红炮的生产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人工制作,而是逐步走向规模更大、效率更高的机械化生产,但居民们普遍期盼通过文化宣传、产业创新等方式,推动红炮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传统的红炮制作或许不再是生产的最优解,但仍会是金刚镇乡民们心中的文化血脉!
此次调研活动,使“一师青衿,昭明传薪”乡村振兴促进团对于当地红炮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促进团表示,将根据调研结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效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方案,通过挖掘文化推广、产业创新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推动红炮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让这一传统技艺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也为金刚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