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幼儿环保启蒙,青年生态宣讲”实践团队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7-13 22: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秦芮琪 黄健飞 江求涛   阅读 48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幼儿环保启蒙,青年生态宣讲”实践团队圆满落下帷幕。团队先后走进芜湖市沿河小区、新兴社区、李巷社区,以“低碳环保”“减塑护地球”“奇妙植物探险”“手工大考验”等为主题,开展10余场科普课堂与实践活动,通过趣味教学、动手实践、互动游戏等形式,为200余名幼儿播撒环保种子,用青春力量搭建生态启蒙桥梁。

▲图为团队在李巷社区开完植物科普活动合影

团队紧扣幼儿认知特点,设计系列适龄化活动,让环保理念以具象化方式走进孩童世界:

从“地球妈妈生病”的故事切入,用“四个魔法”比喻解读植物种子的功能,以“大树爷爷是天然氧吧”阐释植物与生态的关联,将抽象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开展“植物标本制作”“魔法培养瓶DIY”“手工垃圾桶创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修剪枝叶、摆放植物、分类垃圾的过程中,体会“呵护生命”“垃圾分类”的意义;通过“物品对对碰”“分类小能手”“闯关赢奖励”等游戏,将“减塑”“低碳”等理念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给垃圾找家”“区分塑料与非塑料”的比拼中,悄然将环保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

每次活动前,团队成员都会精心筹备活动材料,反复打磨课堂脚本与卡通教具。团队特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康康老师专程指导,他强调“幼儿环保启蒙教育需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让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小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图为团队前往的沿河小区幼儿园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场生态启蒙不仅让孩子们收获满满,更成为团队成员深化认知的生动课堂。对孩子们而言,从举着植物瓶喊出“保护自然”,到说出“用布袋买菜”,他们已将环保理念从模糊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意愿,让绿色意识真正开始融入生活。对团队来说,孩子们的转变印证了生态教育的有效路径,唯有贴近孩童视角才能让理念落地生根。

而对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这份触动更为具体。当看到自己设计的课堂环节催生出孩子的行动自觉,成员们真切体会到教育者的微小努力如何撬动孩子们对生命的珍视。这种个体层面的感悟,逐渐化为每个人持续投身生态教育的内在动力。

“生态教育从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在触摸叶片、观察种子的过程中,让孩子与我们都生发出对生命的共情。”队长江求涛感慨道。实践中,成员们从最初担心“表述不够生动”,到逐渐学会用“会伤害身体的小魔鬼”解释有害垃圾,从课堂设计的生涩到应对孩童提问的从容,完成了从“知识传递者”到“生态同行者”的蜕变。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新兴社区的小朋友完成植物标本作品

本次活动虽已结束,但生态启蒙的影响仍在延续。团队为孩子们发放的“种子纸”与“观察日记”,正伴随植物生长记录着环保初心;制作的植物标本与手工垃圾桶,成为家庭践行环保的“教具”;而孩子们“不摘一朵花、不踩一片草”的自觉,已悄然成为绿色文明的鲜活印记。后续,团队将整理活动中的教学案例与感悟,形成《幼儿生态启蒙实践手册》,并计划与社区、幼儿园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持续开展“环保小课堂”“自然探索营”等活动。

▲图为团队活动第一天在学院下的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身体力行的生态保护行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队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绿色,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向社会传递了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信号。活动的圆满落幕并非终点,而是播撒绿色种子的新起点。相信这份在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力量,将激励更多学子投身环保事业,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求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