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励行实践团携科教活动进校园,用乐润心铺就全面发展育才路

发布时间:2025-07-13 22: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梦洋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李梦洋、刘倩怡、洪霖思)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素质教育的创新引擎,对唤醒乡村学生学习潜能、培育综合素养与实践精神具有深远影响,更为乡村教育创新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7月8日,广东培正学院粤韵励行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和促进科教融合的号召,走进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小学,此次活动是推动科教融合与美育实践深度结合的具体实践,将科学静电探究与音乐律动编排融入互动课堂,旨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其科学素养与艺术表现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为师生大合照 供图 王薇

挖掘学科内涵,创设活力课堂

粤韵励行实践团遵循“趣味引导、学以致用”原则,带着精心筹备的教学方案来到枫溪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团队融合乡村学校资源与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特别规划了两大核心板块“充满探索性的物理科学课”与“富有活力的奥尔夫音乐律动课”。

趣味静电课:操作中感知静电的特性

科学静电课按“感知现象—理解原理—联系应用—认知利弊—掌握方法”的逻辑展开教学,课程以简单的静电实验为切入点,通过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吸引发丝、尺子摩擦头部后吸附纸屑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猜想,从而建立对静电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课程结合静电印花等实例解析静电原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最后,课程在介绍应用的基础上,列举日常生活中静电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预防途径,使学生形成对静电从现象到原理、从应用到防护的完整认知。

据悉,该课程通过生活化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提升其物理认知能力。这种突破传统科学授课模式的创新实践,既打破了传统理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壁垒,又帮助学生掌握静电原理、培养科学思维,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为乡村科普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静电课过程 供图 王薇

奥尔夫音乐律动课:旋律里凭节奏传达情感

在“律动的旋律——奥尔夫音乐基础教学”环节,支教老师以气息练习为导入,通过展示节奏卡片,指导学生练习气息的控制及长短变化,进一步强化节奏感知,旨在活跃课堂气氛并奠定基础。播放《A Ram Sam Sam》,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自由摆动身体,同时鼓励学生小声跟唱简单歌词,初步感受音乐节奏。最后,通过播放《春风吹》视频,组织学生聆听歌曲风格,思考气息强弱运用部位,培养用音乐语言表达感受的能力。

而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深层目的,在于以奥尔夫音乐律动这一艺术形式为载体,拓展学生的审美维度,在聆听、创造与协作中提升艺术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恰与素质教育倡导的美育培养理念相契合。此类课程既是对学校艺术教学体系的有益丰富,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多元价值,增强对音乐的感知与热爱,激发探索律动表达的热情。

▲图为音乐课过程 供图 王薇

担当教育责任,赋能乡村发展

今日,粤韵励行实践团走进有着深厚育人底蕴、坚持全面发展育人理念的枫溪小学开展助学活动,正是对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切实响应与积极践行。未来,粤韵励行实践团全体成员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深入研究学生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其更贴合教育实际需求将教育情怀与教学智慧充分融入助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总结方法、锤炼本领、筑牢初心为乡村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多阶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辐射延伸为乡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撰文 | 刘倩怡

图片 | 王薇

一审 | 李梦洋 杨锦琴

二审 | 陈万指 余洁娥   

三审 | 吕子慧 王文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梦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