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吴洪林 蒋乐健)为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7月8日至7月11日,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暨红十字会“青嘉同雨,茶马连心”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雅安烈士陵园,开展“丰碑无声铭忠骨,薪火不息照新程”主题系列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从初入陵园为始,逐渐深入这片英灵安息的厚土;从了解先烈们的生平历史,缅怀祭奠故去的忠魂,再到为烈士们清尘扫墓,替褪色的英名描红,让他们重新焕发昔日的荣光。历时数日的不间断工作,一笔一划的红墨中沉淀着实践团成员们的璀璨闪耀的汗水、蕴藏着赤心热忱的爱国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聆听讲解员介绍,瞻仰烈士纪念堂。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蒋乐健 摄
濛濛细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实践团队员们身着素装、手持白菊列队肃立。全体成员肃立碑前,国歌之声悲怆深沉,庄严肃穆;默哀之时,万千追思随细雨沉入厚土。在讲解员低沉而饱含情感的叙述中,历史长卷徐徐展开:红军长征穿越雅安的烽火印记,藏汉同胞在茶马古道上以生命铺就的革命情谊,剿匪斗争的壮烈牺牲,直至脱贫攻坚战场先锋党员的无悔身影……“这里安息着深入藏区播撒火种的汉族青年,亦有血洒山河守护群众的藏族战士,”讲解员动情讲述。实践团成员们无不动容:“跨越民族的忠魂于此汇聚,无声诉说着守望相助的信仰力量,聆听英烈事迹,深感和平年代来之不易。作为法医学生,更应学习先烈舍己为人的精神,未来在“为生者权,替死者言”的光荣岗位上践行初心。”
实践团队长沈皓月在活动结束后,目光深深凝望着重焕新生的四百余块烈士墓碑,沉重感慨:“我怕下笔太重,惊扰了烈士的英魂;又怕下笔太轻,描绘不出他们惊天动地的往昔。”随后,实践团代表将寄托哀思的花篮敬献于纪念碑基座,队员们手持素洁白菊,步履铿锵,依次缓步绕行,将鲜花轻放于烈士英名纪念碑前,每一步都承载着后辈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
图为实践团队长和成员在烈士英名纪念碑前敬献花篮和鲜花。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曾玲玲 摄
仪式之后,队员们深入陵园,俯身碑前,开始了更为细致的守护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拂去覆盖在烈士英名上的落叶尘埃,手持朱砂笔,屏息凝神,一笔一划仔细描摹被岁月风雨模糊的碑文。“每一次下笔都格外慎重,”队员向栩妍边描红边轻声说,“感觉指尖触碰的不只是冰冷的石碑,更是滚烫的生命与厚重的历史。描红不仅是修复,更是与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日时间,四百余块墓碑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重焕荣光。朱砂点染,笔触庄严,沉睡的英名被重新唤醒,如血脉在石上贲张。一位队员在描红时感慨:“一笔一划,都仿佛触摸到前辈滚烫的心跳。这不仅是对先烈生平的重述,更是对牺牲精神的擦拭与传承。”描红与扫墓,让那些曾被风雨侵蚀的名字重新绽放光彩,让凝固于石上的生命温度与壮烈穿透时光,在年轻胸膛中激荡起无声的誓言与沉甸甸的责任。
实践团队长沈皓月在活动结束后,目光深深凝望着重焕新生的四百余块烈士墓碑,沉重感慨:“我怕下笔太重,惊扰了烈士的英魂;又怕下笔太轻,描绘不出他们惊天动地的往昔。”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为墓碑补色描红。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吴俊阳 摄
青山有幸埋忠骨,史册长存记功勋。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信仰高地,借朱砂重现英雄之名,实践团将把对先烈的缅怀化为精研医术、服务社会的力量,以赤诚行动印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无声的对话跨越时空,英烈的赤焰不熄,信仰的薪火已在新时代青年手中炽烈燃烧。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与陵园负责人合影留念。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胡明霄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洪林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