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总书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的号召,赣东学院“智绘乡梦”实践队奔赴抚州市金溪县对桥镇旸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紧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核心要义,在红色根脉守护、绿色生态实践、数字技术赋能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用青春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为赣东学院“三下乡”出征仪式大合影
一、红色文化铸魂:在历史根脉中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队以旸田村的红色文化为土壤,以红色文化为土壤,推动理想信念转化为奋进力量。实践队首站走进邓氏宗祠,是1933年方志敏、周建屏率领的红十一军指挥部旧址,队员们通过拍摄历史影像、整理革命故事,让“崇书尚武”的宗祠精神与革命传统在当代焕发新生。
图为邓书记在邓氏宗祠讲解这里的历史与红色文化
队员们深入村民家中寻访红色足迹:老干部邓林贤讲述奋斗历程,退伍老兵邓乾发回忆部队扶贫时带着种苗翻山越岭传授种养技术的岁月。这些珍贵口述被汇编成《旸田红色故事集》,成为当地红色教育的鲜活素材。
图为实践队员向红军像敬礼图为实践队员慰问老人
活动期间,实践队还与南昌航空大学“追光”实践队联谊,在旸田村共同制作传统米饺,以美食为纽带传承民俗文化,分享两校特色文化,结下深厚的友谊。
图为赣东学子与南航青年共同制作非遗米饺
图为赣东学院与南航联谊合影
收官之日,队员们在青田书院与“心宇” 实践队共同体验活字印刷,在印制心学箴言时,领悟传统文化中 “修身齐家” 的道德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筑牢思想根基。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活字印刷
二、绿色实践砺志:在生态守护中培育责任担当
以 “两山论” 为思政指引,实践队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志愿服务,锤炼青年担当品格。队员们来到富氧蛋鸡养鸡场,在高温条件下清理鸡舍粪便、拾取鸡蛋,大家汗如雨下却不愿停下手中的活,单日铲除粪污物装满17个编织袋,用实际行动改善养殖卫生条件,深刻体会 “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 的深刻内涵,用汗水践行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图为实践队员清理鸡舍
图为队员在树丛中掏鸡蛋
在“河小青”护河行动中,队员们携带工具沿河道清理垃圾,排查污染源。同步开展的反诈与防溺水宣传中,队员们通过案例讲解、发放手册等方式,向村民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基层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河小青”活动合影
图为队员领居民阅读反诈与防溺水宣传手册
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队员们通过送去洗衣液、口罩、毛巾等日用品,陪伴老人儿童互动游戏,打印合影相片,引导孩子们将心愿写进纸飞机放飞等方式,以青春之力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践行尊老护幼传统美德,让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融入日常生活。
图为队员为当地老人分发生活物资
图为队员与当地儿童亲切互动
三、科技赋能笃行:在创新实践中坚定使命自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实践队邀请周琪老师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日常生活工作》专题讲座,为村委会干部、村民及返乡青年讲解人工智能在村务管理、生活服务中的应用。周老师结合赣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优势,以爬虫技术演示信息收集技巧,用通俗语言解析大模型如何助力农产品信息查询、如何利用AI识图和润色文章等实际问题,教会大家运用技术手段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让科技赋能的种子在乡土大地生根发芽。
图为研讨会上队员分享古建筑保护建议和实践心得
截至目前,2025年赣东学院“智绘乡梦”实践队的暑期社会实践已圆满结束。赣东学子用脚步丈量“英雄旸田”的“三色”土地,以智慧服务乡村振兴。从红色文化的挖掘者到绿色家园的守护者,从数字技术的传播者到基层群众的服务者,他们深刻践行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的实践理念。旸田之行让队员们在红色文化中汲取信仰力量,在绿色实践中涵养奉献精神,在科技赋能中明确奋斗方向,正如总书记所言:“青年要自找苦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支队伍以大思政教育为引领,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用行动诠释青春誓言,让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担当在旸田村的沃土中结出丰硕果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畅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