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韵传承润童心,红色铸魂育新人 ——广州华商学院“青衿萤火”实践团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3 11: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源一、庄欣怡   阅读 4.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郑源一、庄欣怡)近日,广州华商学院“青衿萤火”实践团走进揭阳潭王蓝康红军小学,开展了一系列融合潮汕非遗文化与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活动以“传承文化根脉、厚植爱国情怀”为核心,通过书法体验、国画教学、非遗手工、军事训练及红色剧本演绎等丰富形式,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成长之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潮汕文化魅力与红色精神力量。

笔墨绘潮韵,非遗润童心

在文化传承系列活动中,实践团志愿者们以趣味互动为引,带领学生深度触摸潮汕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书法课堂上,志愿者林坍纯以“触感传书”小游戏拉开序幕——学生们通过后背触感传递汉字字形,在趣味互动中点燃对书法的探索欲。随后,志愿者细致讲解并示范了正确的书写坐姿、握笔手势与运笔技巧,手把手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让学生们在毛笔与宣纸的交融中,于横竖撇捺间感受东方美学里的独特潮韵。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为学生们展示毛笔运笔技巧。蔡宗锴 供图

国画教学环节,志愿者郑源一以水墨转印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随后科普国画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国画印记。从镇纸、笔搁等文房用具的功能介绍,到笔锋、墨色的搭配技巧,再到兰花的分步教学——从“一笔绘一叶”的起笔收锋到整体形态的层层拆解,志愿者悉心示范,让学生在水墨洇染中领悟兰之清韵,感受潮汕文化的风骨。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在为学生们示范国画兰花画法。姜子龙 供图

非遗手工课上,志愿者肖莹、林坍纯带来“胶泥塑粿・潮味绵延”活动。他们展示传统红桃粿图片,讲解其吉祥寓意与纹路内涵,随后引导学生用绯红、米白等颜色的黏土创作。除红桃粿外,学生们还动手制作了鼠壳粿、咸水粿、无米粿等潮汕特色粿品,在揉、捏、塑的过程中,既体验手工乐趣,更触摸到潮汕饮食文化中代代相传的民俗记忆。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教授学生们制作潮汕红桃粿。姜子龙 供图

红心铸信仰,使命植心间

为深化青少年国防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同步开展了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以刚柔并济的形式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

“利刃砺志,护旗铸魂”活动中,志愿者梁明浩、蔡宗锴分别带领学生进行匕首操训练与护旗手选拔。志愿者梁明浩以利落招式示范匕首操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分组操练队列变换与军礼规范,展现尚武精神;志愿者蔡宗锴则讲解护旗礼仪,从挺拔站姿到国旗护卫的细节,传递对国旗的崇高敬意。活动中,志愿者们选拔出了一批身姿挺拔、听从指令的学生,组建起小学国旗护卫队,让学生们在训练中体悟“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在进行护旗手选拔。李锦培 供图

红色剧本演绎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志愿者杨淑元、萧启豪、雷蕾精心编写了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不同时代背景的红色剧本,通过展示经典场景、讲解时代背景与角色意义,引导学生参与试演。学生们踊跃报名,在演绎小红军等角色时,代入角色心境,感受革命年代的坚定信念。志愿者分批指导学生打磨细节,通过革命岁月与现代生活的时空对比,让学生们在童声演绎中读懂烽火岁月的艰辛,领悟和平生活的珍贵,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在为学生们讲解红色剧本。郑桂祥 供图

系列活动以“刚柔并济”的形式,让学生在笔墨丹青中品味潮汕文化的温润底蕴,在军事训练与红色演绎中筑牢爱国信仰。广州华商学院“青衿萤火”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路径,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既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撰文 |郑源一、 庄欣怡

图片 | 蔡宗锴、姜子龙、李锦培、郑桂祥

一审 | 黄炯

二审 | 庄欣怡 

三审 | 郑源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源一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