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深潜:北岸探秘穿黄咽喉 ——乌拉尔学院“南水北调,水脉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7-13 10: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于锡浩 韩一鸣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于锡浩)为纵深探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恢弘脉络与核心奥秘,体悟深埋地下的水脉传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南水北调,水脉传承”实践队于7月3日,将目光聚焦于工程关键节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北岸,实地探访出水口,深入理解作为工程“咽喉”的地下穿黄隧洞所承载的非凡意义。

▲图为黄河水与长江水交汇处

继昨日于南岸入水口见证江水“潜入”黄河之下的壮阔起始,今日实践队抵达穿黄工程北岸。这里是清澈江水历经黄河河床之下深潜后,奔腾而出的“新生”之地。队员们驻足北岸出水口,目睹经特殊渠道引导、自隧洞喷薄而出的滚滚清流,深切感受到工程克服巨大地理障碍、实现江河穿越的伟力。技术人员现场讲解,阐释了出水口在保障水流顺畅、控制流速、防止淤积等方面精密而巧妙的设计,以及其在整条输水干线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望着江水浩荡北去,队员们对这条“地下长龙”作为工程“咽喉”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地看竖井及工作台

其在整条输水干线中发挥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望着江水浩荡北去,队员们对这条“地下长龙”作为工程“咽喉”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在穿黄工程分水处合影留念

北岸的探访,核心在于解开深埋地下的穿黄隧洞之谜。在相关展示区域,队员们结合工程模型与图纸,系统学习了这条世界级规模隧洞的建设历程与核心技术。讲解员着重介绍了建设者们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运用创新性盾构技术,克服高水压、强透水等世界级难题,确保隧洞结构安全稳固、滴水不漏。队员们凝视着模型内部精密的衬砌结构,聆听着当年攻坚克难的往事,无不为建设者们“深潜地底、贯通山河”的智慧与勇气所震撼,深刻体会到这条“咽喉要道”是工程安全输水、效益发挥的生命线。

▲图为实践队员在原施工现场合影

从南岸入水口的“深潜”起始,到今日北岸出水口的“奔涌”新生,再到对深埋地下的穿黄“咽喉”工程的深入学习,实践队员们完成了一次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节点的完整认知闭环。北岸之行,不仅深化了对工程关键技术和设计理念的理解,更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建设者们征服天险、铸就水脉脊梁的非凡精神。这份对“咽喉”工程的敬畏与对水脉传承的责任感,必将转化为队员们投身水利事业、守护国家水安全的坚实动力。

三校:于锡浩 鲁世强 肖文涵

三审:王世佳 张军龙 王雅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锡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