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中华:在苗乡大地书写担当作为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13 01: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梁霄 米可   阅读 89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梁霄)在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的青山绿水间,兰里镇高坪村党支部书记满中华以“家乡情怀”为底色,用创新实践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从外出务工到返乡任职,他以“公心”破解发展难题,用“实干”托起村民幸福,成为苗乡大地上的“领头雁”。7月9日,怀化学院“文青新声”实践团成员深入采访了满中华,聆听他的乡村振兴故事。

▲图为满中华工作照。(罗天顺 摄)

初心如磐:返乡路上的赤子情怀

“在外工作时,心里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满中华的返乡之路始于对家乡的深情。2012年,他放弃高薪的外贸工作,毅然选择回乡发展,2021年回到高坪村担任村支书。面对村集体收入低、产业薄弱的困境,他暗下决心:“既然组织信任,就要把根扎在泥土里。”

创新实践:小山村里的“振兴密码”

高坪村素有“水果之乡”美誉,黄桃、奈李、丑八怪香瓜等特色农产品构成优质产业矩阵。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这些高品质果品长期面临“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面对销售渠道狭窄与品牌影响力不足的双重挑战,满中华以种植大户为标杆,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物流体系建设”双轮驱动战略,既鼓励农户扩大特色水果种植规模,又推动快递服务进村入户,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渠道,为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打通关键一环。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采访满中华。(罗天顺 摄)

基建与民生:以赤诚之心办好自家事

“农村工作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需要把每件小事都做到群众心坎里”这句话,浓缩了满中华扎根基层五年的深刻体悟。在他看来,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于让群众触摸到政策的温度。谈及群众工作秘诀,他以“四多工作法”总结治村哲学——多走访以察民情,多关心以纾民困,多沟通以聚民心,多了解以解民忧。唯有将真心融入日常点滴,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干部是“自己人”,方能筑牢信任基石,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针对残疾或劳动能力较弱的特殊群体,他创新实施“岗位赋能计划”:鼓励他们接替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凭借劳动获得酬劳,为困难群众搭建自立平台。这些岗位设计兼顾个体差异与社区需求,既保障基本生活所需,更注重精神激励——当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报酬交到他们手中时,眼眸中重燃的希望之光,正是对“扶志”与“扶智”相融合的最好诠释。

向年轻人取经:村支书的新媒体突围

村委会的直播课教室中,满中华正跟着“文青新声”实践团的大学生调整手机拍摄角度。这位曾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村支书,如今手机里存着满当当的剪辑教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黄金3秒”“痛点营销”等直播术语。

“以前总觉得直播、剪短视频是年轻人的玩意儿”,他腼腆地笑道。他表示,今年“文青新声”实践团带来的新媒体培训,恰如一场及时雨,为高坪村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专业力量。身处数字时代,尽管多数村民对网络传播存在认知壁垒,但经过系统化技能培训,大家逐渐意识到:只要掌握基础运镜技巧和内容策划逻辑,手机就能成为展示苗乡特色的新窗口。村民们也更愿意尝试着以这种新兴的方式推广宣传当地特色,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图为满中华跟着实践团成员学习剪辑技巧。(梁霄 摄)

暮色中的村委会,满中华还在探索视频剪辑的技巧,这个用“四多工作法”丈量土地、用新媒体连接世界的村支书,正在苗岭深处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双重注脚——既要有蹲下去听民声的耐心,更要有站起来闯新路的勇气。他的故事里,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乡村振兴这架天平上相互支撑的砝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米可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