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根脉 童心共绘中华情——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疏勒县阳光社区中华文化传承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小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11 16: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镇 苏丽霞 田卢昊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黄镇 苏丽霞 田卢昊) 近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喀什地区疏勒县阳光社区,面向40余名社区青少年持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小课堂。实践团以软笔书法、传统剪纸和语言文字等为载体,通过设计多元化趣味课程,让孩子们在指尖流转与声情互动中触摸文化根脉,让文化传承的种子扎根于童真心田,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大学生服务边疆、教育关爱的责任篇章。

笔墨初染软笔书法趣味启蒙

软笔书法课上,实践团成员们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汉字的结构之美,从握笔姿势到基本笔画,手把手地引导他们在宣纸上进行练习。在实践团成员的领读下,孩子们齐声念着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中华大家庭,四海皆同心”,并认真地临摹这段箴言。笔墨挥洒间,孩子们用心感受书法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让“写好中国字、传承文化魂”的信念在心中萌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孩子们进行书法教学

巧手生花,剪裁传统之美

剪纸课堂上,实践团向孩子们演示了如何完成蝴蝶、白菜、小动物等剪纸作品,孩子们手握安全剪刀,在彩色卡纸间专注创作。从简单的对称图形到富有民族特色的窗花图案,剪刀游走,纸屑纷飞,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随之诞生。孩子们在裁剪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与魅力,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和新疆各民族文化同根同源,明白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在创造中汲取了文艺滋养,为精神世界增添鲜活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孩子们完成剪纸作品

语韵寻根,筑牢文化之基

语文课堂上,实践团用动画短片和卡通形象帮助孩子们理解汉语言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变脉络,解析文字背后的历史底蕴。实践团成员耐心讲解文字知识,让“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有效搭建起连接各民族心灵的桥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认同的力量,为南疆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筑牢语言之基,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

此次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喀什地区疏勒县阳光社区之行,旨在搭建起一座文化沟通与情感交融的桥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生根发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绽放。石大学子们坚持用真诚与学识服务基层实践,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与文化润疆工程中的使命担当,持续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边疆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卢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