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筑梦融实践,文艺汇演谱新篇——重师“青春飞扬·科韵渝夏”三下乡志愿队在学院路小学开展科学送教活动及科普文艺汇报表演

发布时间:2025-07-11 19: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慧灵   阅读 54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2025年7月10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科韵渝夏”三下乡团队在荣昌区学院路小学的实践活动渐入尾声。本次活动以党的二十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为指引,响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要求,通过高校科普资源下沉,构建“理论+实践”的乡村科学教育新模式。当天上午的气弓箭制作与竞技展现科学魅力,下午的文艺汇演则用艺术形式定格成长瞬间,两场活动共同勾勒出“双减”政策下乡村科学教育的生动图景,为“双减”政策落地与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上午的气弓箭主题活动紧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中“提升青少年实践能力”的要求,从原理探究到竞技比拼层层深入。志愿者以“气球放气会飞”的现象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反作用力原理,随后播放的制作视频清晰拆解了各部件的科学逻辑:箭头采用圆锥泡沫结构减少空气阻力,箭身选用空心塑料管降低自重,箭尾的三角形尾翼则借鉴鸟类尾羽的平衡功能。

学生们分组制作时,不断调整配重块位置,有人发现“重心靠后会偏离靶心”,有人通过加粗箭身中段解决“飞行摇晃”问题,在试错中深化对力学平衡的理解。火箭知识对比环节更添深度,长征火箭的发展视频让学生们发现,气弓箭与火箭虽动力规模不同,却共享“反作用力推进”的核心原理。“原来我们的小弓箭和送卫星上天的火箭是‘亲戚’!”学生的感叹道出了科学原理的普适性。

(图为志愿者老师协助学生制作气弓箭)

操场竞技时,10米外的靶心前热闹非凡,第二组凭借“尾翼对称微调+气泵匀速按压”的技巧夺冠,其成员说:“调整角度时想起火箭发射的姿态控制,原来课本里的知识真能用上。”

(图为学生将制作的气弓箭进行比赛)

下午的“科创筑梦・青春绽放”文艺汇演,以五份真挚心声拉开序幕。学生代表蓝以诺分享了从“不敢动手”到“主动改进气弓箭尾翼”的成长,志愿者代表何诗碧雅讲述了团队为设计趣味实验熬夜备课的故事,教师代表陈放、家长代表及学院路小学陈明军校长相继发言,从不同视角勾勒出实践教育的丰硕成果。

随后,汇演在志愿者活力四射的开场舞《加油amigo》中正式启幕,跃动的节拍里藏着实践路上的韧劲;同学们带来的合唱《小美满》悠扬婉转,歌声中满是实践途中细碎而温暖的美好;志愿者与同学们合作的舞蹈《向快乐出发》,用轻快舞姿重温向光而行的喜悦;蔡炎夕同学的独唱《崂山道士》韵味独特,将传统故事与青春表达巧妙融合,赢得满堂喝彩。

最令人期待的科学实验互动环节中,被选中的孩子们上台体验“火焰掌”和“空气炮”,看着掌心跳动的火焰、见证“甜甜圈形”气流精准击倒纸杯,孩子们惊呼连连。在志愿者讲解“水隔绝热量”“气压差形成冲击力”的原理后,有孩子立刻联想到上午气弓箭的发射原理,现场实现知识迁移,正如主持人所说:“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神仙技能’,其实都藏在身边的科学里。”

朗诵《我的祖国》将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慷慨激昂的声音中,既有对家国的赤诚,也融入了气弓箭制作与火箭知识学习的感悟;志愿者合唱《奔跑》旋律激昂,唱出“以梦为马、向光奔跑”的奋进姿态;最后的走秀环节,学生们手持自制气弓箭、火箭模型登场,自信的步伐定格出青春的多元风采。

(图为学生文艺汇演时的朗诵节目)

当最后一个身影在舞台上定格,陈明军校长感慨:“这场汇演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图为文艺汇演结束后的大合照)

从上午的气弓箭竞技到下午的文艺绽放,一天的活动让乡村孩子在“做中学、学中乐”,经历了从理论探究到亲手制作的实践过程,完整地遵循了“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此次活动不仅贯彻了“双减”政策所倡导的实践教育理念,为乡村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更让高校资源下沉的种子在乡土生根发芽。(文字:陈思蓉;图片:王婕、黄悠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慧灵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