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墨迹遇法理,飞鸿新声震华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家书难巡”团队到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1 19: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萌珊 周贤一 章春森   阅读 3.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家书难巡”实践团队步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学校“千村千企千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墨裂法韵——抗战家书中的家国法理地图”为实践主题,旨在从华侨这一特别群体的跨国书信中提炼法律实践的智慧,为探索战争语境下的国际法演进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实证分析框架。

这座于2014年落成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掩映于北新桥三条东口的仿古四合院中,典藏丰厚却又低调守正,以千余件文物藏品的绝佳陈列向团队展示了华侨与世界、与祖国之间荡气回肠的豪迈历史。展柜中泛黄的侨批家书与飞虎队信笺静静陈列,墨迹漫漶仍力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筋骨,团队成员屏息观展,迎面走入那个纸页间鼓荡的烽火岁月。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有关影像资料 

团队参观了由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昆明市文旅局、档案馆主办的“螺旋桨切割云层的声音——飞虎队抗战记忆与和平守望特展”。跨越太平洋的私人信札、穿越驼峰航线的枪林弹雨、滇缅公路的家书逡巡,百余件飞虎队相关文物的陈列让实践团队如获至宝。飞虎队的国际协作涉及战时国际法适用,侨批汇款暗含跨境契约效力,托孤书信更折射战时身份关系的流变,法律人看到的不仅是战火中的人性微光,更是法治文明在烽烟中绵延的潜脉。

▲图为为载有飞虎队与滇缅公路有关史实的文物资料

特展共分为“抗战背景”“枯苗望雨”“搏击长空”“烽火逸情”“同舟共济”“历久弥新”“飞虎队在云南的遗址”7个部分。沿着展线深入,团队成员不时用相机定格这些历史的记忆。其中,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对于“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这一抉择的剖白尤为赤诚。陈纳德说,“抗日战争是太平洋战争的前奏,美国迟早要被拖入这场战争;在现阶段对日本了解得越多,给日本造成的损失越多,将来就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祖国服务。”战场之上,陈纳德的战略远见与国际主义精神成就了一段佳话,团队成员对于飞虎队的国家利益动因有了更为深彻的体认。

▲图为特展结语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互动,精神饱满。他们分工明确,详细记录有助于研究的历史材料,如华侨汇款单辗转支持敌后武装所显现的民间智慧、“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血幅”布章等,其中有关飞虎队员雷恩斯的资料尤其引起团队热烈讨论:美国财政部发与的收入清单、从美国海军被释参加飞虎队的信函、苏公望发给雷恩斯的请柬,待档案逐步勾勒出一位飞虎队员来华助战的人生轨迹,团队成员对这段历史的印象方才更为具体全面。家书即史料,笺纸亦证言。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门前合影

据了解,在承载法理价值的家书成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同时,实践团队将结合《抗战时期涉外邮政法令》《华侨汇款管理条例》等文献,剖析战时通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团队成员亦计划在暑假期间利用各自家乡的实践资源以丰富实践成果,通过文实证性研究充分发掘抗战文本中的法律资源,以青年视角与专业智慧为抗战家书研究提供崭新进路与创新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萌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