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珠海科技学院石门绘梦实践队奔赴珠海市斗门区八甲村,开启乡村振兴实践之行,以青春力量激活乡土活力,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图为八甲村航拍图
深入调研,锚定发展方向
实践队首站与八甲村村委深度座谈,精准锚定乡村发展痛点:文旅配套薄弱致客流难留,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散落,未形成品牌合力。基于此,实践队聚焦 “文化引流—产业增值” 模式,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规划两大行动方向。
▲图为实践队与村委领导座谈
深挖底蕴,彰显八甲魅力
八甲村作为广东省古村落聚集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产业资源。排山村70栋夯土古建见证岁月变迁,汉坑村客家美食传承着“五代同堂”的孝悌家风;红色遗址承载着革命记忆,延续着红色血脉。此外,3500亩果园、水产养殖基地孕育产业根基。借政府扶持东风,八甲村以荔枝节打响文旅品牌,实现从传统种养到品牌营销的跨越。
▲图为团队实地调研
数字赋能,擦亮文旅名片
实践队运用无人机航拍、纪实拍摄等手段,捕捉八甲村山水风光与人文底蕴,打造沉浸式宣传影像;串联 “墙绘打卡、果园采摘、美食体验” 场景,设计文旅路线图,同步开发导览手册,以数字创意为乡村文旅引流造势。
▲图为队员与墙绘合影
▲图为航拍剪影
文化活化,塑造专属IP
深入挖掘八甲村特色文化脉络,从客家民俗到红色故事,提炼文化符号融入村庄IP设计。计划将IP应用于农产品包装、文创开发,以文化赋能产业,推动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图为队员参与制作客家美食
▲图为参观抗日活动旧址
此次实践,是高校专业与乡村需求的双向奔赴。实践队以技术、创意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也在乡土课堂中实现淬炼与成长。青春执笔,绘梦八甲,这场乡村振兴实践,正书写校地协同、共促发展的生动篇章。
撰稿:陈腾勋、谭亦汝、杨曼丽、梁玉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腾勋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