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架桥联市场 匠心淬炼兴特色——江西农大学子赴宜黄县圳口乡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1 15: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范舒婷 缪晴 马悦悦 彭永明   阅读 48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期,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逐梦乡野 赋能乡村” 暑期实践队深入抚州市宜黄县圳口乡,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把知识融入乡村发展脉搏,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云端助农“鲜”行

在徐溪村豆角基地,实践队队员们变身 “带货主播”,为当地新鲜豆角打开线上销路。镜头前,队员们手持刚采摘的豆角,热情地向网友介绍:“家人们看,这是现摘的豆角,脆嫩爽口……” 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背,阳光晒红了脸庞,但直播间热度持续攀升,最高冲进平台生鲜榜前 30 名,累计观看量超 5 万人次,带动豆角销售 200 余斤。一根根鲜嫩的豆角借助 “云端快车” 驶出深山,连接起广阔市场;而淳朴的乡情也透过方寸屏幕传递到四方,为农产品插上了 “数字翅膀”。

图为实践队员在豆角基地手持新鲜豆角,面对手机镜头热情讲解,身后是绿意盎然的豆角田垄。范舒婷供图

匠心寻味“炼”黄精:

循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的嘱托,实践队队员们探访了当地特色黄精加工作坊。走进作坊,揭开蒸笼,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蒸要足火候,晒要透阳光,九次轮回方得醇厚……” 在老师傅的细致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 “九蒸九晒” 这一传统工艺的奥秘。随后,队员们亲手尝试切割黄精,亲身感受古老技艺的温度与现代转化的潜力。作坊里升腾的蒸汽,正是乡村特色产业依托传统智慧、迈向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图为黄精加工作坊内,实践队员围在工作台边专注观看老师傅展示黄精切割技术。范舒婷供图

科技兴农“强”筋骨:

实践队队员们还将目光投向现代化农业技术,围着当地的现代化农机 “打破砂锅问到底”。在老农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亲手操作农机,感受铁犁破土的轰鸣。“这机器怎么转弯?”“犁头如何深耕?” 一个个问题在实践中得到解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翻飞的泥土中 “活” 了起来。队员们深刻体悟到:科技兴农的引擎需要深扎泥土,只有实现产学研融合,才能释放出推动乡村发展的澎湃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手持农具帮助村民在农田中打药,背景是一望无际的碧绿农田。何江伟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不仅用实际行动为圳口乡的产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未来,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将所学知识与乡村需求相结合,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永明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