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刘婉莹) 7月9日下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湘西州古丈县古阳镇会溪村,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会溪坪传说传承人董清周展开深度对话交流。这场交流不仅为实践队员揭开了湘西土司文化的神秘面纱,更为高校力量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方向。
深耕湘西土司文化研究与传承多年的董清周老人,对会溪坪传说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独特的感悟。交流中,他系统梳理了湘西土司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土司制度的兴衰更迭到地域文化的融合演进,生动还原了一段鲜活的历史图景。同时,他深入浅出地解读会溪坪传说的文化内涵,指出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既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智慧的积淀,更是土家族历史记忆与精神特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基。
谈及非遗传承之路,董老感触颇深。自幼在会溪坪传说的浸润中成长,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传承一线。据其介绍,会溪坪传说于2023年成功入选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及地方政府文化振兴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会溪坪传说的保护传承迎来新机遇,当地通过网络媒体推广、文艺演出呈现、校园企业宣讲等多元形式,持续扩大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播半径。
但董老也坦言,传承工作仍面临现实挑战:传承方式尚未成体系成规模,社会认知度与关注度有限,使得传承队伍难以壮大。他特别寄语在场大学生,期待青年群体发挥专业优势,用创新表达让土司文化“活起来”,吸引更多人加入非遗保护行列。
指导老师何睿指出:非遗保护与传承是新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文化使命。通过本次田野调查,同学们不仅系统梳理了土家族的历史文脉,更深刻体悟到土司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独特价值。这既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自信教育课。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古老文明焕发时代光彩。
图为董清周老人与实践队员亲切交流
图为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董清周合影留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在凝聚乡村共识、激活发展动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溪坪传说作为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的文化瑰宝,其传承与创新发展不仅维系着地域文脉的赓续,更关乎乡村文化的繁荣新生。“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对话为起点,深入挖掘会溪坪传说的时代价值,通过实践调研、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在传承中反思现有模式的局限,探寻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路径,在创新中展望未来,铸就更加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婉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