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下旬,广东湛江科技学院“破晓”实践团满怀热忱与责任,奔赴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开展了为期多日、内容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倾听乡音民情,探访革命遗迹,在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青春的汗水浇灌责任,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赤诚之心探寻乡村振兴密码,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成员们与当地人交流。破晓实践团 供图
实践团首站聚焦南三镇乡村发展现状,成员们换上轻便的行装,穿梭于南三镇下辖的村落之间。成员们主动走进农家院落,坐在村民的屋檐下、树荫旁,与当地百姓进行“零距离”、“心贴心”的访谈交流。没有预设的框架,只有真诚的倾听。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实践团成员们得以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的坚实步伐: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等扶贫产业已初显成效,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引擎;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图为破晓实践团走入乡村小学。破晓实践团 供图
心系乡村教育,是“破晓”实践团此行的重要关切点之一。为了后续精准有效地在小学开展支教、科普、文化传播等活动,团队专程前往南三镇中心小学周边进行实地调研。阳光洒在充满童趣的校园围墙彩绘上,映照着绿树掩映下的操场,成员们细心观察校园及周边环境,感受校园文化氛围。成员们主动与接送孩子的家长攀谈,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家庭教育需求以及对学校发展的期望;也与部分活泼的小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梦想。这次细致的“踩点”工作,不仅让团队对服务对象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拉近青年学子与乡村教育、与这片热土的距离,也为后续“送知识、送温暖”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成员参观陈氏小宗。破晓实践团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是此行的重要主题。实践团专程前往南三镇田头村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陈氏小宗,开展“访故居缅忠魂,近后人传薪火”主题实践活动。陈氏小宗不仅是承载家族记忆与文化传统的宗祠,更是一处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成员们仔细观摩古建筑的风水布局、精美的木雕石刻,聆听陈氏先祖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和诗书传家的优良家风。
图为当地人介绍陈氏小宗。破晓实践团 供图
更令人动容的是,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革命故事介绍,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先辈们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壮烈征程,真切感受到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这场深刻的“沉浸式”学习,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筑牢了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思想根基。
图为破晓实践团大合照。破晓实践团 供图
从田间地头的现状调研到革命旧址的深情追忆,破晓实践团的南三之行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责任与情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责任,用真心倾听乡音,他们将把调研中了解到的乡村真实情况、发展需求,以及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的强大精神动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经历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淬炼和成长洗礼,未来将把调研所得与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在服务国家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优秀文化的道路上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罗悦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静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