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信念弥坚。在党的104周年华诞之际,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青衿筑梦,彩绘星途”实践队走访共青城富华社区两位老党员,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激扬青春报国之志。
情随礼至,心共花开。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特意前往当地超市精心挑选慰问品。大家细心考虑老党员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需求,选购了米面粮油、新鲜水果和牛奶等实用物资。这些物品虽朴实无华,却承载着青年学子对革命前辈的深深敬意与朴素而真挚的关怀。
实践队队员为老党员准备慰问品
茧手耕春,炽情永存。
拥有52年党龄的张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共青建设者。在简陋家中,他摩挲旧照,讲述峥嵘岁月。从茅草屋、泥泞路到高楼林立、生活富足,张老亲历的沧桑巨变,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生动写照,更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史诗。他朴实的笑容里,闪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实践队队员与张爷爷交谈
闻声砺志,匠心不渝。
来自湖北的李爷爷,党龄53年。他的双耳在轰鸣的纺织车间中受损,却自豪地称之为“时代奔跑的勋章”。“党指方向,大家就干!看着共青从农田到厂房林立,这轰鸣声就是发展的最强音!”作为工业建设的亲历者,李老虽听力不佳,但目光如炬。他殷切嘱托青年:“工业是强国脊梁!要学好本领,接好班!”他的坚守,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赤诚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誓言。
实践队队员与李爷爷交谈
青春对话,精神明塔。
两位老党员,一位是乡土巨变的“塑造者”,一位是工业强音的“见证者”。他们的经历虽异,却共同熔铸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活丰碑,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的从容勇毅”。他们用一生证明: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是国家“无惧任何风浪的信心和底气”,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为新时代青年投身强国伟业点亮了灯塔。
实践队队员与张爷爷合照留念
临别时,老党员目光坚毅,穿透岁月,照亮前路;青年心潮澎湃,激荡着使命的回响。这次访问,承载着无限敬意,也象征着精神的传递。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垦荒锄到智能芯,奋斗的接力棒已握在手中。新一代“青衿”必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魂,以“彩绘星途”之志为笔,在时代的巨幅画卷上,奋力书写属于青春、属于未来的壮丽诗行。
实践队队员与李爷爷合照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嘉琪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