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年基层筑梦团前往安徽省郎溪县官桥村,开展以“新农人”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聚焦乡村治理:对话村两委
调研首站,团队来到官桥村党群合作服务中心,与村党支部书记及会计进行了座谈交流。村支书介绍了官桥村在党建引领下推动乡村振兴的整体情况,重点阐述了数字技术在提升村务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应用实践。村会计则详细介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财务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此次座谈使团队成员对基层治理如何服务于乡村发展和新农人培育有了初步认识。
(图为与当地党群服务中心书记交流)
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新农人代表
随后,团队重点走访了当地新农人代表张波。张波分享了其返乡创业的经历。他创办的生态农业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近300亩,主要从事绿色稻米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年产值超过100万元,并成功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增收。
在交流中,张波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技术应用(如稻虾共作)和市场开拓情况。他也坦诚地谈到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主要集中在政策扶持的持续性、融资渠道的便利性以及农产品电商营销能力的提升需求。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并就技术推广、品牌建设等话题与张波进行了深入探讨。团队还实地参观了合作社的稻虾共作基地和部分智慧农业设施。
(图为与张波交流后合照)
青年视角:思考与行动
通过实地访谈与观察,团队成员对“新农人”群体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队员们认识到,新农人不仅需要农业情怀,更需要具备市场意识、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思维,他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同时,新农人的成长也迫切需要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持续支持。
(图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与书记合影)
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将结合专业所长,认真梳理调研成果,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努力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郎溪官桥村之行,为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年基层筑梦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学院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团队后续将整理调研报告,反馈相关发现与建议。
文字:孙斯晨 张子婷
图片:刘睿豪 胡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子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