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师范大学“两岸一家,文物为证”实践队以“探寻闽台共同记忆”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深入走访了乾隆御制碑、厦门市博物馆、破狱斗争旧址、南普陀寺和陈化成墓等多个涉台文物遗址,与多位文化研究者和文物保护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实践不仅增进了实践队对两岸文化的理解,还进一步让实践队认识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文物的保护和弘扬工作仍需久久为功。
参观厦门市博物馆,了解两岸文化的历史渊源
1月21日,实践队来到厦门市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了解了闽台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博物馆内展示了部分涉台文物遗址,除此之外,还设立闽台民俗展区,详细说明闽台之间的共同性。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向实践队介绍了涉台文物背后的故事,详细讲解了两岸文化的历史联系。通过实地走访,实践队深刻了解到涉台文物如何见证了两岸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两岸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重温革命历史,探访破狱斗争旧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月21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厦门市破狱斗争旧址,了解到破狱斗争是指在思明县监狱内,前辈英勇不怕牺牲,成功解救出40多名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取得完全胜利的事件。其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两岸人民在抗争中的“反殖抗战,两岸一心”的团结合作精神,对两岸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将这段故事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实践队也将加入这一历史任务中。
图一 实践队走访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参观南普陀寺,领悟两岸融合之策
1月22日,实践队来到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作为厦门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隶属于涉台文物的古建筑类。实践队成员在寺庙内找到一尊明代的铜佛像,此佛像被认为是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通过参观和聆听僧人的讲解,实践队成员体会到宗教信仰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实践队成员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地理解,也感受到宗教信仰在文化融合中的桥梁作用。
保护文化遗产,关注陈化成墓的现状
在陈化成墓,通过与文物保护专家的交流,实践队成员了解到陈化成将军是清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在福建、台湾等地任职。在台湾任职期间,担任过澎湖副将和台湾总兵,对台湾的防务和建设有着重要贡献。因此,陈化成的历史事迹与两岸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墓地的保护不仅有助于保存历史记忆,还可以激励后人继承、学习先辈的精神。此外,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也更加意识到文物修复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意义。
图二 实践队在陈化成墓
通过为期2天的实践之旅,实践队对涉台文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保护和传承涉台文物仍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这份共同记忆将在两岸持续传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璞婴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