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贵州东南,探寻传统节日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5-02-28 19: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孟凡慧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4年1月23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学生团队前往贵州东南部地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重点聚焦南方小年、春节以及苗族送年饭等传统节日,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贵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贵州东南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这里保留着大量古老且极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在1月23日南方小年当天,外出务工的人们纷纷踏上返乡的旅程,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随着他们的归来,浓浓的节日氛围也由此拉开序幕,整个村庄都被欢乐和期待所笼罩。

春节期间,当地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人们早早地准备好一大锅水,将糯米浸泡其中。待糯米充分膨胀后,将其打成面,用于制作大年初一的糯米芝麻粑粑。这种粑粑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是当地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吃糯米粑粑寓意着幸福美满,体现了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美食,春节期间还有许多重要的仪式和活动。年猪通常会在特定的日子宰杀,而且必须在神龛下进行,以祭奠神仙和先祖,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五谷丰登。此外,每户人家在春节当天必定在神龛下杀鸡拜神。在吃年饭时,父母会吃鸡卦,据说通过鸡卦能判断家中主事人以及预知来年的运势。不过,这一独特技能如今多掌握在老人手中,年轻人对其了解甚少。吃完年饭后,全家人还会守岁至零点,共同告别旧岁,迎接新岁的到来。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敬畏,也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新年之际,苗族的送年饭活动也极具特色,成为贵州东南部地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苗族同胞身着精美独特的民族服饰,前往墓地祭奠先人。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焚烧纸钱,并燃放烟花,让先人也能感受到过年的热闹氛围。苗族服饰平时难得一见,多在特定节日才会穿戴。这些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工艺精湛,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通过送年饭活动,苗族同胞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也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汉族传统上多在清明节祭奠先祖,但近年来受经济因素等影响,选择在过年期间祭奠的情况逐渐增多。主要原因在于过年时家人齐聚一堂,方便开展祭奠活动。这种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但也提醒大家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注:贵州苗族服饰(源于百度)

注:贵州包糖粑(源于百度)

注:春节必备鸡卦(源于百度)

注:贵州祭拜的神龛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深入挖掘了贵州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传承与发展。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交流以及亲身参与节日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了贵州东南部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他们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细节,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贵州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这些节日习俗不仅仅是简单的庆祝活动,它们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通过对这些习俗的研究,学生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文化,才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信在未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妥善的保护。通过开展类似的文化实践活动、加强文化教育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贵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被更多人所领略。贵州人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也期待着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凡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