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往昔重拾红色情——郑大学子探寻旧迹,发扬时代精神

发布时间:2025-02-21 19: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宇   阅读 7.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郑州大学法学院“寻旧迹再访英雄魂,观往昔重拾红色情”实践团队于2025年1月14日走访参观了郑州烈士陵园。在参观学习中,团队成员深入感受了革命先烈的高尚气节和革命精神,明白新时代青年应牢记历史不忘先烈,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队员在烈士陵园前合影

团队成员们走进郑州烈士陵园,参观了革命先烈纪念碑、四将军纪念碑亭、解放郑州纪念碑亭。看着革命先烈纪念碑碑体正面周恩来总理的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队员们心中对革命先烈的敬佩感和传承“二七精神”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参观四将军纪念碑上领导人的题词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撰写的碑文,队员们进一步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在中原英烈纪念馆前合影

随后,团队成员们参观了中原英烈纪念馆。通过对大革命与工人运动纪念厅、土地革命战争厅、抗日战争厅等九个展厅的参观学习,队员们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为探求救国救民、民族富强正确的道路,河南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志士仁人、英模烈士。

2025年1月,来自新疆的实践队队员美合日阿依·艾斯凯尔回到家乡,在喀什市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16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宣讲会,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库木西力克乡16村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该村通过每周一的“三结合”宣讲,增强村民的爱国意识和凝聚力。寒假伊始,美合便跟随村干部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老干部、老战士,聆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红色故事。美合还走近了村里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参观学习,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泛黄的照片,无不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让她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1月28日,在村干部的协助下,美合在村委会会议室在村干部的协助下举办了以“寻旧迹再访英雄魂,观往昔重拾红色情”为主题的宣讲会。宣讲会上,美合结合自身走访调研的所见所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向村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辉煌历程,以及革命先辈们为新疆解放和发展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美合还结合专业知识,向村民们普及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村民们增强法治意识。

宣讲会结束后,美合与村民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村民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力量。美合也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干部合影

2025年2月,来自河南的实践队队员李子涵来到了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博物馆以及灵山街道党校、大湖村李家大院与浚县古城进行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

在淇县,李子涵首先走进了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李家大院。1947年汤阴解放前夕,刘邓大军曾驻扎于此,这里见证了刘伯承等革命将领在此运筹帷幄、制定重大决策的历史时刻,也见证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成长。李家大院的历史遗迹让她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随后,她来到了淇县博物馆,深入了解了淇县共产党史及革命烈士事迹。在新时期,先辈们巍峨的背影形成一个个鲜明的榜样,激励参观者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此外,李子涵还参观了灵山街道党校和浚县古城。在党校,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奋斗历程和革命精神。在浚县古城,她越过庄严城墙上保家卫国的铮铮大字,参观前辈在夜校努力学习的场景,领悟白求恩救死扶伤精神,青年们在老区革命文化熏陶下,更加体悟到当今幸福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淇县博物馆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感受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明白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时代青年应当充满豪情,让红色基因之弦歌不辍,让民族精神之薪火相传,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