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5日讯(通讯员 罗予辰 肖祥安 张思惠 王建伟)为积极响应国家对发展旅游工作的号召,借助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在中老铁路即将迎来开通运营三周年之际,团队将中老铁路旅客运输,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边境旅游事业发展作为重点调研内容,探寻中老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对云南边境旅游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次实践活动, 旨在充分调研了解中老铁路客运发展进程, 结合两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总结梳理提出相应的旅游产品优化建议,为云南省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师生出发合影。张洁 供图
乘坐客运专线,感受沿途风光
8 月 17 日至 8 月 21 日,来自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个不同学院系6名学生组成的“丝路旅桥 ”实践调研团,在指导老师张洁的带领下,乘坐昆明直达西双版纳、磨憨的旅客列车体验“铁 路+旅游 ”文化,围绕“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通车对促进云南与老挝边境旅游的影响研究 ”主题,走访调研中老铁路沿线车站,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文旅局,磨憨铁路口岸,磨憨镇尚岗村和大 龙哈村两个边境旅游示范村等地,开展 2024 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发展成就观察行“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学生在列车上发放问卷。罗予辰 供图
边疆经济发动机,国际贸易大枢纽
为进一步研究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对中国、老挝边境旅游的影响,调研团成员实地走访调研磨憨铁路口岸站,与磨憨站高蓉副站长就铁路口岸站旅客出入境通关流程及货物运输报关查验步骤展开深入交流。师生们亲身体验磨憨站客运场旅客出入境通关全流程以及货场进出关查验放行工序。磨憨铁路口岸应用了多种信息化、 自动化技术,为确保国际旅客和进出口货物快速、安全通关奠定了坚实基础。高站长详细介绍了旅客从购票乘车到通关出入境,货物从报关到查验放行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国际旅客运输和货物贸易是如何实际运转的。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磨憨—磨丁国境站间仅 9 分钟车程,但因两国查验审核的差异性,跨境旅客须进行“ 两地两检 ”,极大影响了跨境旅客出行的体验感,这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 之一。当然, 国境站“ 两地两检 ”模式为边境安全提供了保障,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化,这一模式有望进一步优化,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老两国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磨憨铁路口岸智慧展厅。罗予辰 供图
在磨憨口岸智慧货运中心,实践团成员们见证了最新的物流装备如何实现货物运输的集约高效。智慧货场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作业流程全景可视化;运用北斗差分定位技术,在通过 IGV 自动行驶集卡车和L 型自动门吊,实现了作业无人化; 中老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货物实时追踪、智能调度等功能,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对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中老铁路助力边境旅游示范村焕发新活力
当天下午和 18 日上午实践团队成员分别抵达了大龙哈村和尚岗村,当地热带植被茂盛,房屋均是傣族传统建筑吊脚楼。在大龙哈村副村长的热情介绍下学生们了解到, 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橡胶种植以及热带水果的种植,在中老铁路通车之后当地建立了供销合作社,为居民们提供了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图为大哈龙村村寨全景&大龙哈村火龙果园、橡胶林。 罗予辰 供图
铁路通车带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吸引和维持游客流量,两个村庄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了一系列绿化 和清洁措施。村寨全是充满民族特色的傣家吊脚楼,大街小巷的各种热带水果更是数不胜数。村内外大大小小的热带雨林植株景观均标有名称和简介,让游客一目了然。实践团队注意到,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显著提高。 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运输线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师生们观察到,随着越来越多的老挝游客的往来, 尚岗村和大龙哈村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节 日庆典、 民族歌舞表演和手工艺展示等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图为大龙哈村特色傣家吊脚楼。罗予辰 供图
图为尚岗村昆磨联动改造后墙面涂鸦。 肖祥安 供图
寻找傣族非遗,走进传统文化
尚岗村是昆明市盘龙区的帮扶村, 由于更靠近磨憨边境,所 以相较于大龙哈村有更好的发展,在当地居民热心的带领下,学生们前往村中为数不多的仍在传承傣族织锦艺术的老人家,在她们的介绍下,了解到织锦艺术难以传承的重要原因,年轻人务工不愿意学习非遗技术, 目前工业技术成熟,相较于耗费大量的时间自己制作布料,大家更倾向于直接购买工业制成品来进行二次加工。对此师生们希望当地能够积极开展与外界的合作,共同推进村落建设与非遗传承,配合当地相关节日开展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傣族文化与织锦艺术。
图为尚岗村傣族非遗织锦工艺。罗予辰 供图
领略版纳风情,共谈发展之道
8 月 19 日,实践团队抵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旅局, 同旅游资源科、产业发展科、合作推广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未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上各位领导们向调研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来中老铁路通车后对西双版纳旅游的影响, 尽管西双版纳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仍然面 临着游客集中难以分散、小交通不便捷、旅游资源难以调动等问题,在了解过后,师生们共同提出完善小交通建设、发展西线旅游缓解景洪市压力、优化西双版纳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国家级景区建设并配合景区建设推动非遗知名度的扩大等建议,领导们在会上纷纷表示愿意考虑采纳并加入日后的发展建设中。
图为实践团体师生与西双版纳文旅局座谈。罗予辰 供图
图为西双版纳景洪星光夜市。罗予辰 供图
品味普洱茶香,共推文旅宣传
8 月 20 日,实践调研团队与普洱市文旅局的各位领导们展开 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在会上学生们了解到当前普洱市文旅发展的一大困境,资金不足以致旅游宣传效果不好。整个交流座谈中以及师生们的搜索下,师生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普洱文旅的独特性以及大家的用心,无论是咖啡庄园和茶庄园的沉浸式体验还是绝版木刻以及咖啡豆文创的创新,时时跟进当下的流量密码,无一不体现出了普洱市对于宣传当地文旅特色的别出心裁,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不仅带动了旅客的游玩热情也推动了当地文旅的发展。
图为实践团体师生与普洱市文旅局座谈。罗予辰 供图
当天下午实践团队成员抵达了普洱车务段,在许书记与高老师的详细介绍下,通过中老铁路近三年来不断发展和完善,磨憨铁路口岸旅客出入境通关已由最初的四小时压缩至一个半小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跨境旅游的体验感。进出口贸易中,冰鲜水果查验放行平均时长为4 小时,铁矿石品类在 12 小时以内可以完成全部手续, 在全国铁路口岸通关效率中名列前茅。 同时,陡峭峻险的山峦、热带雨林多变的气候、全线高达 87%的桥隧比例、时长出现的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这系列风险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效率和秩序, 中老全线干部职工的辛劳付出,是保障旅客出行安全的重要基石。
图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普洱车务段座谈后合影。 罗予辰 供图
另外根据昆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信息可以得知, 当前中老铁路客运专线主要由中国向老挝方向的游客为主, 并且由昆明旅服公司着力打造的“老挝七天游 ”产品好评度高, 深受游客的喜爱,但仍然无法在列车上大规模宣传文旅产品,列车上能够对文旅以及周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有限。
图为实践师生与昆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座谈。 罗予辰 供图实践感悟与总结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特别出境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渐显露头角,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开通无疑是促进这一现象的重要推进器之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将以此次“三下乡”调研活动为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中老铁路友谊隧道(同比例缩小图)。罗予辰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祥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