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商丘7月28日讯(通讯员 林诗涵)为开创乡村新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激发乡村活力,探索合适的乡村发展道路,2024年6月21日,商丘师范学院“品鉴乡情,传学溯情”赴商丘市虞城县李老家乡刘庄村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商丘市虞城县李老家乡刘庄村开展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学习、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形式,走进基层,深入乡间,对村庄的现状以及当下面临的困难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和当下趋势,为村庄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将规划落到实处,利用地方特色和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以焕活乡村文化内涵、激活乡村空间活力,实现高质量乡村发展模式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在发展上处处碰壁,为探索更适合刘庄村的发展模式,实践团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刘庄村内,切实的去了解乡村的现状,并与村书记对刘庄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团队成员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刘庄村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自然资源品质一般,结构欠佳,旅游开发较晚,没有知名度,人员稀少,模式缺少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村庄的发展停滞不前。在掌握了刘庄村的基本情况之后,团队成员分为几个小组对居民进行了访谈,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家乡的文化都有着很深的了解,并且对于以发展文化特色来实现乡村振兴这一观点十分赞同,并对村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居民交流。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孟春莹 供图
随后团队成员将各自掌握的情况和想法汇总后,展开了方案讨论,通过前期的调研,团队成员以“农文旅”为主要切入点对刘庄村的发展进行了定位,着重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国学特色村,针对刘庄村的特色和优质资源,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当今时代趋势,将乡村原有的田园作为基地,富有特色的“国学”作为核心,再联系村庄内的水系,形成刘庄村的规划发展理念。刘庄村自身资源,具备一定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团队成员提出以旅游市场为导向,立足国学文化宣传,辐射规划区位置导引刘庄村旅游环线及美丽乡村资源,以旅游配套服务为支撑,开发乡村民宿接待及国学文化学习为主要建设项目,按照“国学游、游玩住”的开发思路,形成“旅游配套+乡村民宿+国学文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规划思路。在此基础上辅以刘“善”文化元素,通过重点打造“一心两带” ,带动全村“多点(三区十二点)” 丰富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体系,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将刘庄村打造成为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乡村旅游模范村和样板村。
图为实践队进行实地考察。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孙中玉 供图
对于拥有文化、农业基础的刘庄村来说,这一规划思路无疑是最合适且最具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大致规划思路已经基本成形,团队成员又再次对刘庄村的问题和发展目标以及居民需求进行了一一复盘,发现所讨论出的规划思路没有问题,但要想让刘庄村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对刘庄村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随后,团队成员带着提出的规划思路再次前往刘庄村进行实地考察,对规划草图上的每一处地点进行详细的土地分析和功能分析,与此同时,将已有的规划方案与居民一同探讨,时刻关切居民的需求,对规划方案进行完善和确定。
通过深入挖掘资源和分析,团队成员为刘庄村制定了一份全面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以建设实力刘庄、生态刘庄、美丽刘庄、幸福刘庄为奋斗目标,带领全村群众倾力打造名符其实的刘庄国学村,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全面带动种植、养殖、旅游的发展,创造性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乡土文化等发展相融合,走出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旨在打造一个充满乡情与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图为实践队在与书记交流。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伟华 供图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文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留住乡村底蕴。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乡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正在进行着改革,而且注重构建与本村产业相适应的体系,促进“三农”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诗涵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