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 · 溆浦实践 | 武大学子赴溆浦县调研实录:“碧水思蒙旅以兴农,屈子行吟文以化人”

发布时间:2024-08-26 0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亦筱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罗亦筱)碧水映丹霞,奇峰耸秀险。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乡村振兴的号角响遍祖国大地。为响应习总书记“把青春写在乡村大地上”的号召,2024年8月,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实践队溆浦分队来到思蒙这个 “山会唱歌,水会弹琴”的诗意小镇,以求切实把握乡村文旅的发展脉搏,为更美乡村贡献青春思考、青春力量。

思蒙人文底蕴深厚、山水景观独特。丹霞景区的面积为 65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3300 公顷,十里丹霞碧水全国罕见,素有“小桂林”之称。思蒙先后被评为“新潇湘八景”之一、 “湖南旅游名片”“湖南省百个旅游特色小镇”“湖湘风情文 化小镇”“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节点乡镇”“全国美丽宜居生 态示范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支持下,2022 年 12 月 26 日,思蒙成功创建“碧水丹霞·烟雨思蒙”国家 4A 级景区。

实践队在思蒙景区与周边开展实地调研,聚焦文旅融合、农旅结合及居民文化生活三个板块,探寻新时代背景之下文旅小镇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未来方向。

蒙碧水丹霞景区

傍晚的思蒙风雨桥

一、文旅融合:屈子行吟地,红色思蒙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2000 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求索溆浦,行居九年,途径思蒙,在溆水之畔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宝贵楚辞诗篇。“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描写的就是思蒙景色。除千古文风的晕染之外,思蒙的红色血脉也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唯一女创始人向警予自思蒙泛舟而去,寻得救国救民的真理。电视连续剧《向警予》等影视作品就曾在此进行外景拍摄。

思蒙碧水丹霞景区在建设中始终秉持高度的文化品牌意识,深度挖掘古典诗词与红色文化基因,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屈原文化的系列产品开发尤为显著。景区融生态与文脉一体,沿线屈子峡、三闾湾、桃源洞天处处是屈子遗风;又以科技赋能传统,“画中仙”、“古韵雅集”光影沉浸体验,重走诗词之路。2024年6月20至24日,思蒙承办“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湖南·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打响了屈原文化品牌,助力思蒙的山水诗情走出溆浦、走向全国。

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沉浸式情景剧

景区屈原文化展牌

“好的文旅产品是不断迭代更新的,文化品牌的经营更需久久为功。” 当谈及未来文旅融合的方向时,苏经理如是说,“思蒙的文化底子是很好的,我们开了个好头,但要更深地挖下去,更新地转化出来。”

实践队员访谈游客中心苏经理

未来,思蒙景区将与县内至全国的作家协会、屈原学会等文人团体保持密切的合作,“让专家定调子”,推动屈原文化挖掘走深走实,为旅游产品的转化奠定深厚的基础。同时,思蒙将继续走科技赋能的场景打造之路,以“建设成为世界级屈原文化沉浸式旅游度假目的地”为核心目标,积极回应新时代民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农旅结合:富民之路,走到田间地头

“产业是旅游的肉身。”文旅产业作为典型的富民产业,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多元的。以年度的收益情况为例,2023年思蒙文旅总创收500余万,其中,借助文旅平台展销的溆浦农副产品收入就占200余万,数额相当可观。

溆浦县农业资源丰富,素有“湘西粮仓”之称,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大县。溆浦也被誉为“全国水果之乡”和“南方枣乡”、全国首个“山银花之乡”。在产品品牌建设上,“溆浦鹅”获国家地理标志,“溆浦白丝糯”地标产品申报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龙潭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成功,“溆浦脐橙”品牌已出口东盟。农副产品种类多、质量高、口碑好。

实践队队员了解到,自2023年起,思蒙碧水丹霞景区对全溆浦县内的58种农副产品进行整合,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土特产展销平台。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三方合作机制,将农产品变旅游产品,链接省内乃至全国大市场,有力带动了当地企业与农户个体增收致富。

景区线下土特产展销馆

未来,思蒙将持续优化农业资源整合工作,深化三方共赢链条,推动农产品收购、展览、销售流程体系化、规范化。“农旅结合”为溆浦县产业的有机融合提供创新方案,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实践队员跟随镇干部下乡走访

三、记住乡愁:扎牢公共文化阵地

“最好的文旅图景是生活的图景。”“6月份屈原文化节的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来捧场。”思蒙镇政府的唐主任回忆道,“一年里遇到国庆、春节这些节日,特色活动也办个三四次吧,大家也都过来看演出,一起热闹一下。”除此之外,队员还了解到,每年春夏的广场舞比赛也是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尤其为文化节起到预热作用。

实践队员与党政办唐主任交流调研方向

景区文化品牌打造与乡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文化的生产上,乡民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生力军;在文化的消费上,乡民又是文化产品的第一受益人。“和家人一起来看,孩子收获挺大的”“确实不错”“感觉很震撼”……当地老百姓这样评价“家门口的文化节”。在“附近消逝”的今天,方寸之屏成为人们最普遍的娱乐方式,集体的文化体验变得弥足珍贵。远近乡民与游客齐聚碧水之畔,看小品、赏戏剧、唱山歌,放河灯祈平安,围篝火庆团圆,勾勒出乡村文化生活的“桃源洞天”。思蒙优质的文旅产品向内转化,深入乡土,为社会整合的“硬工程”做着润物无声的“软贡献”。

未来,我们期待思蒙持续探索景区文化品牌民俗化的发展路径,扎牢景区文旅与居民文化的融合阵地,以深厚的集体记忆留住乡情,记住乡愁。

2023年思蒙景区庆国庆非遗戏曲表演

实践队员访谈游客体验

再望思蒙,风雨桥拱起山水之美,三闾滩养得天地之正。思蒙文旅铺开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乡村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进步。“思蒙福地,以旅兴农,以文化人;思蒙之人,知思蒙、爱思蒙、兴思蒙。”实践队员罗亦筱在实地调研思蒙镇数周后这样展望道,“随着政府政策的创新吸引、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文旅产品持续开发,我们有理由相信,思蒙这片神采飞扬之地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发展动力。”

承屈子夙愿,盼民生福祉。在思蒙,同乡民一起,期待一幅愈加丰满的新时代乡村发展画卷。

红色思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圣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