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人物专访:青年群体推动古城文化发展,致力传承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24-08-22 14: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郭莎 吕艳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郭莎 吕艳)近几年以来,贞丰县一直致力发展布依文化,打造文旅融合之路,而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姚思英等青年手艺人的努力下,古城焕发光彩,吸引不同地方的学者、游客前来调研与观光,这展现出青年人对文化的热爱和弘扬发展家乡布依文化的追求。为了解贞丰县布依族文化与技艺实际发展现状,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奇思妙想队于7月12日到达贞丰县贞丰古城非遗工坊对非遗手艺人姚思英进行人物专访。

姚思英,女,2002年出生,贵州省黔西南贞丰县人,一名非遗手艺人。目前在贵州省黔西南贞丰县古城非遗工坊工作。

图为姚思英接受调研团队的采访 。吕艳 供图

兴之所起,为爱发电

兴之所起。姚思英从小就很喜欢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位拥有民族文化情怀的人。自从小学的时候在一位老师家里看到一副非遗刺绣,便对非遗文化、民族技艺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开始跟着国家级非遗大师学习。2017年开始正式系统的学习非遗民族文化与技艺,特别是在北京学习的过程中,跟着不同的大师学习非遗文化与技艺,在老师们倾尽心血的教导下,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民族文化与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过很多次放弃的想法,但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了下来。

图为姚思英画涂鸦小团扇。吕艳 供图

为爱发电。她在系统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过很多次放弃的想法。因为跟着很多老师学习,学习多样技艺,内容乏味枯燥,特别是看到身边的人陆陆续续的放弃时,更加没有信心能做好、能坚持下去。但是她在学习过程中,对非遗民族文化与技艺是真心热爱,想要将它们发扬光大,所以一直在坚持,特别是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在展出时,有人会主动向她了解这个技艺是什么、如何制作,她就会觉得做这个还是有一点意义,起码有人会真心想要了解民族文化与技艺。她说:“这些文化记忆多一个人知道今后传承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哪怕到最后消失了,人们在提起它的时候会有人说听过某一个人说过这个。”她说尽管在开始做这个民族手艺之后、在古城工作之后,生活没有之前好,但是也是悠闲自得。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虽苦尤甜。

技艺失传,心存遗憾

姚思英回忆到,在去北京学习的那段时间里,见过很多的非遗技艺失传,是令她感到特别揪心的一件事。大师年纪越来越大,而弟子学习到的本事没有师傅的好,大众对于民族文化、非遗技艺不是很重视,导致越来越多的文化、技艺失传。每一种文化、技艺的失传对民族文化和技艺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她也提到过,大师们对于热心好学的人总是倾囊相授,他们希望这份记忆在国内能够传承下去,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

心中有梦,回故发展

当实践团队问到姚思英为什么会选择回到贞丰县工作时,她说道,首先,就有次回到家乡过年,来到古城这边游玩看到古城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民族文化氛围越来越丰富,产生了想回到家乡的想法。其次,近几年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发加大,当地也有许多相关政策出台,促使贞丰县越来越重视当地的民族文化,为非遗手艺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自己也想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最后,因为自己是一个有古城情怀的人,而古城的环境刚好满足自己的理想生活环境,所以就回到贞丰县,在古城非遗工坊工作。此外贞丰古城正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地方,自己也是一名布依族人,想要将自己学习到的布依文化与技艺更多的传播出去,能更好的发展民族文化和非遗传承,也为贞丰古城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图为贞丰古城的图片。吕艳 供图

对新人的建议

耐住寂寞,坚守本心。在学习民族文化与技艺时,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寂寞,坚守本心。首先,学习民族文化与技艺要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为了将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其次,学习的时候必须坚持,耐的住在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最后,坚守本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来自外界的诱惑,要牢记初心,坚守本心。

图为姚思英非遗工坊中作品。郭莎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