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沈心怡) 2024年7月上旬,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剪影传情·纸韵述史”暑期社会实践团怀揣着对红色记忆的深深敬仰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走进位于诸暨市的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开展了一场以“非遗映红韵,革命润童心”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不仅作为实习讲解员,将红色庄余霞的故事向来访者娓娓道来,还以非遗剪纸的形式,向诸暨和济社区的儿童暑期夏令营的小朋友们讲述红色庄余霞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进行讲解。于淼 供图
红色记忆,青春宣讲
在诸暨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章可萍秘书长的引荐下,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位于诸暨市上余村的红色庄余霞陈列馆。抗日战争时期,这个仅有97户人家、350余人的小村庄,有58人参加了金萧支队,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重要活动基地。在红色庄余霞陈列馆杨狄明馆长和求恩琴讲解员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将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划分为五个板块进行讲解,分工合作,向诸暨市公安局、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等参观团介绍“抗日英雄村“、“抗日革命村”——“红色庄余霞”,接待人数达300余人。“团队多次来庄余霞学习宣讲真的很不容易,还要把革命历史了解的这么清楚,并且讲解出来,真的是下了很大功夫。”,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原党总支书记许正洪赞赏道。
图为样式图为红色庄余霞陈列馆杨狄明馆长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馆内详情。于淼供图
以纸为媒,剪映红心
此次实践以剪纸艺术为媒,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介,通过剪纸艺术切实感受红色文化与非遗“相遇”的独特魅力,形象且生动地展现历史的故事。一双巧手,几分巧思,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内的记载、向革命烈士后人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红色庄余霞的革命烈士和红色故事,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运用细腻的刀工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剪一刻间,杨石毅同志的睿智、杨光同志的英勇、将士们的不屈……这些革命烈士和红色故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与红色庄余霞有关的剪纸。于淼供图
红色基因,童心共筑
实践团成员将红色庄余霞的故事与非遗剪纸带入了诸暨和济社区的儿童暑期夏令营。在课程开始时,实践团成员们以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来迎接小朋友们那充满好奇的目光。这些仅用纸张和刻刀创作出的精致图案,令小朋友们惊叹连连,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图为浣东街道和济社区儿童暑期夏令营的儿童剪纸作品展示。于淼供图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通过动画和提问等方式,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什么是新四军,随着课程的深入,小朋友们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一幅幅充满童趣又不失深意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型。在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想要与自己的作品合影,并与家人分享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汤晓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