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学子三下乡:览昆明南博拓国际视野,探宣威多地知本土文化

发布时间:2024-08-20 09: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陆艺 吴佳龙   阅读 5.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陆艺  吴佳龙)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彝针彝绣传芙蓉”暑期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宣威市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不仅见证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更深入探索了宣威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完成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成为文化桥梁的构建者。

昆明南博会:国际文化的盛宴

早上,实践团队前往了昆明南博会。展会中,各国展商与游客的互动交流热闹非凡,生动展现了全球的文化交流与金贸合作。团队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与世界各地的展商进行深入交流,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还深刻理解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之后团队成员前往了彝族特色展区,看见了彝绣与彝族特色食品。在与展商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彝族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了解到彝族文化正不断走向世界。一位彝绣展商说到:“南博会是一次世界的文化盛宴,我很高兴我们彝绣可以走向世界。”这不仅让团队成员知道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为后面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彝族文化打下了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与外国展商交流 供图人 何宇豪

宣威市:本土文化的深度探索

下午,实践团队先来到宣威市博物馆和文化馆。在宣威市博物馆里,团队成员们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故事,感受着宣威市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魅力:邓小平与卓琳的爱情故事,象征着中国的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宣威火腿传统加工工艺流程,代表着宣威先民的智慧;火把节的历史发展,反映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的夙愿。文化馆内,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便是彝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传统彝绣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发展,让团队成员对宣威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打破了团队成员对彝绣的刻板印象,深刻感受到了宣威文化的独特韵味与生命力。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宣威市博物馆 供图人 何宇豪

接着,实践团队前往浦在廷故居。一个并不算大的房屋,却凝聚了他一生奋斗的历程,这是宣威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他14岁弃学经商,创办“宣和火腿罐头股份有限公司”,之后一生致力于火腿罐头事业,是将宣威火腿推广出去、走向世界的先驱。他的女儿卓琳——即邓小平的夫人,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团队成员却感受到了浓郁的爱国之情与厚重的家国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浦在廷故居 供图人 何宇豪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宣威烈士公园。烈士公园中央是一面斑驳的墙壁,上面刻满了无数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姓名。左边烈士的坟墓上,刻上了生前的战功。在这里,团队成员们瞻仰了烈士纪念碑,聆听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牺牲与贡献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心中也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和平的珍惜。

图为团队成员来到革命烈士公园 供图人 何宇豪

此次文化探索之旅,不仅为团队成员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更是一次对文化多样性和国际交流重要性的反思。中国很多地方都像宣威一样有着特色的当地文化,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发扬的责任。了解宣威文化,推广宣威文化,紧跟时代文化交流的浪潮,共同成为文化桥梁的构建者与守护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天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7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