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王雨漩)为深入挖掘与弘扬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7月19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绿茵使者“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沙田镇天中村展开实地调研,踏上了一场探寻红色革命文化的实地考察之旅。
实地考察:红色足迹的探访之旅
在党建书记潘志海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制定了详尽的路线计划,途经天堂山抗日革命根据地、钳颈庙抗日战斗遗址,以及千年古锥树等历史地标,每一站都深入感受和体验了这片土地的浓厚历史底蕴。
首站,团队成员来到了天堂山红色文化遗址,村干部以其满腔的热情,为团队成员讲述了天堂山的历史由来及其背后的红色故事。村干部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革命精神的崇敬与传承,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队员们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深刻缅怀先烈,共同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红色精神的永恒。
图为村干部为团队成员讲述天堂山革命故事。通讯员 王雨漩 摄
随后,队伍来到了由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钳颈庙抗日战斗遗址,这座庙宇见证了村民对历史的深情眷恋,传承了最真挚的红色文化。
下午,团队成员参观了千年古锥树,这座古老而壮丽的红锥树,自千年以来屹立不倒,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激励着天中村未来的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考查红锥树。通讯员 王雨漩 摄
走访调查:倾听民声,汇聚民心
在沙田镇人民政府,政府工作人员钟文洁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未来规划。她强调了“守正创新”理念的理念,即在继承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现代化的开发与管理,以构建更为完善的红色旅游线路,为红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为深入了解当地村民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以及对红色文化的期待与关注,队员们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天中村村民进行走访调研。在探访中,团队成员听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那些关于红色故事和文化的记忆,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在当地人心中的分量。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当地村民了解村民对于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的意向。通讯员 王雨漩 摄
调查结果显示,天中村红色文化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近四成村民对本土红色文化认知不足,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力有待提升。面对挑战,团队成员亦看到希望之光——村民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火从未熄灭,特别是年轻一代正逐步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未来,他们将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展望未来:红绿融合,共绘新篇
针对调研结果,团队成员们为天中村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制定了一条“红色+绿色”的发展之路,以拍摄宣传视频、深入中小学宣讲红色故事、撰写探究天中村红色文化创新发展道路的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天中村的红色文化。他们期望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携手,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活动、修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等多种措施,共同探索出符合天中村红色文化发展的守正创新之路。
图为团队成员探访党员之家汲取精神力量。通讯员 杨鑫 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次实地调研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通过对天中村红色文化遗址的探索,团队深入理解了结合乡村文化振兴政策,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IP的重要性。他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为天中村民谋福祉,让红色文化在这片热土上焕发新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天中村的红色文化定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每一位村民的幸福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漩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