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碧水映金梦 湖畔生态筑前行
——安徽农业大学赴安庆沿江、巢湖流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切实贯彻“两山”理论,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力推动安徽沿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7月31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安庆沿江、巢湖流域暑期实践团前往望江县高士镇,重点对武昌湖区乡村振兴战略下湖泊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演变耦合关系进行调研分析,以感悟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之处,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片大美湿地,深耕人地和谐之道,共绘绿色生态新画卷。
武昌湖,位于望江县高士镇,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区水域面积达102.5平方千米。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该区域作为皖江流域典型湖泊湿地群,在坚持人地协调共生,推动产业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士镇座谈交流,校地双向赋能促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安庆沿江、巢湖流域暑期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王成的带领下来到了高士镇人民政府,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座谈会。双方就校地双向赋能与助力湖区乡村振兴展开了深入交流。
会上,高士镇党委副书记吴根平及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就高士镇发展现状、武昌湖湿地保护与环境整治以及未来湿地保护中心的规划建设向实践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服务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融合,实践团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武昌湖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程运斌指出:“湿地保护与治理工作正在全域覆盖、纵深推进。实现生态高颜值向生态高价值的完美转变,就是为了提高生态保护成效、带动经济发展,让百姓获得并享受优质成果。金山银山一定来自绿水青山。”
实践团与高士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座谈会。潘子严摄
团队与指导老师及相关部门领导合影。潘子严摄
湖滨实地考察,乐鉴虎山村蜕变之美
在武昌湖滨,实践团登上观景亭,对湖泊的景观特征、水文状况进行细致观察,并通过双目望远镜对武昌湖对岸水鸟栖息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随后团队跟随高士镇团委书记黄佩佩到达虎山村,无论是从实现硬化、亮化、美化的宽敞道路还是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家风建设等为主题的特色墙绘,队员们无不在各个方面感受到该村庄在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的完美蜕变。“以前,垃圾随便扔,路面没有硬化,雨天人出不了门,现在村里变了样,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房前屋后也干净了。”提起虎山村环境整治下的极大改观,村民们都乐开了颜。
湖畔黄鳝养殖,生态经济双赢的金钥匙
在童岭村黄鳝养殖基地,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当地黄鳝养殖基地协会会长王云松先生。团队了解到,鳝鱼养殖因地制宜利用武昌湖发达的水系和优良的水质,积极构建“种苗—养殖—回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鳝鱼全产业链,努力实现百姓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致富增收。截至2024年6月,高士镇黄鳝养殖产值已达到4亿元。作为中国黄鳝养殖之乡,高士镇成功利用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队员在童岭村黄鳝养殖基地与养殖户王云松先生交流。潘子严摄
湖区孝风廉韵,构建高士镇地域文化新名片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谈话中也讲到,“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高士镇淳朴宽厚、诚实守信的民风美德和独具地方特色的“雷池文化”,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是发源于此。实践团选取典型,来到了古雷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在黄佩佩的讲解下,了解了许多历史典故、名家家训与廉洁故事。古雷池教育基地将孝德文化与廉洁文化充分融合,真正实现了高士文化的革故鼎新、创新性发展。
实践团在古雷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合影。潘子严摄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武昌湖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向实践团展示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安徽农业大学赴安庆沿江、巢湖流域暑期社会实践团指导老师王成说到:“虽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看似存在天然冲突,但是我们能在其矛盾性中挖掘出相辅相成的潜力,这也是现在湖泊湿地区域乡村振兴的主旋律。”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聚焦生态服务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与协调发展,为安徽沿江湿地的保护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农大学子不忘初心,一路前行,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绚丽之花。(何俊洁 张予馨 潘子严 王夏楠 秦绍哲 汪迪 张子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