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青年: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4-08-16 14: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方艺洁 陈为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方艺洁 陈为)为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加强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7月30日至8月2日,东北师范大学“星火长春寻·筑梦在吉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吉林省长春市走访调研,跟随总书记脚步追寻红色足迹,以青年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赓续红色精神。

问卷先行:感知红色记忆的大众态度

长春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鲜明的警示性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多年来,始终肩负着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使命。

实践团在项目初期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大学生或居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态度,以及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在前期调研中,实践团队一共收集到235份有效问卷。经过分析,参与调查问卷中的半数人对红色文化比较了解,但大部分人不太了解长春市红色文化。约83%的人认为红色文化对于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外,当地大学生及其居民认为红色旅游基地仍然存在商业化严重而忽略文化本身含义、没有发挥出红色文化的优势,与一般的景区区别不大、景点内容太过单调,提不起兴趣等问题,红色研学也突出表现为未能有效依托区域资源的问题。

根据以上情况,实践团进行创新研究与设计,对伪满皇宫博物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长影旧址博物馆、吉林青年运动史馆、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线指挥所旧址等地进行资料收集以及路线规划,打造精品爱国主义红色旅游路线,以期有效帮助这些红色教育基地扩大宣传,帮助学生深刻领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事迹,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伟大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实地探访: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从伪满皇宫博物馆出发,走过这片看似光鲜亮丽、实则锈迹斑斑的殿宇;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听英雄为山河破碎发出的阵阵怒吼;在长影旧址博物馆,仰望门前的毛主席雕塑,走过几十年光影的光辉灿烂;在吉林青年运动史馆,感受青年人的可为与敢为;最后来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线指挥所旧址,触摸一砖一瓦刻录着的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四天的时间里,实践团成员一步一脚印,沿着既定路线亲身实地探访过以上场馆,并通过访谈、采访的方式,主动向参观地点的工作人员了解该博物馆或旧址面临的问题,与该地点在红色资源的使用与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可以为其他类似景点借鉴的发展思路;通过采访游客的方式,了解游客的真实观感。

图为实践队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参观调研。管忻玥 供图

实践队成员与游客、工作人员热情交流,详细记录。“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红色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负责人说。

在长影旧址博物馆,有游客告诉实践队员,“整个展览,整个项目是比较繁多的,展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静止的、有动态的,还有图像的,给人一种比较丰富不死板的感觉,感觉很好。希望博物馆在视觉的展示上多下点功夫,毕竟有些人在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中倾向于动态图像,有些电影毕竟是没看过,所以动态的图像还是更好。”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线指挥所旧址,工作人员表示指挥所的修缮保护工作十分“不容易”,为了保留这个原生态原址原貌,每一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屋顶的茅草常常因为“一场雨就浇掉”,于是“马上抹墙、维修”……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感受与触摸真实的历史遗迹,记录独到的思考体验,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拍摄微课:镜头和语言试将历史叙说

“最好的教材是历史,最好的学习是讲述”。为确保本次活动能够走深走实,实践团队为路线中的每一个红色场馆拍摄制作了微课。

围绕“吉林红脉”主题,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结合专家讲解、历史资料、实地拍摄等多种形式,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会等方式所收集的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实践团队共设计并制作《伪满皇宫探秘:历史的阴影与反思》、《东北沦陷记忆:陈列馆中的血与泪》、《光影长影:电影艺术的岁月印记》、《吉青永在:运动史馆的激情岁月》、《前线回响: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传奇》等8节微课,引起热烈反响。微课旨在通过展现吉林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角色和转折点,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认识,传达“铭记历史之痛,铸就复兴之梦”的理念,激励青年“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为实践团队创作的系列微课。方艺洁 供图

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团队希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更多有益的思路和启示,让更多青年感受历史的厚重,汲取精神的力量。“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队员们调研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线指挥所后与馆长的合影。管忻玥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艺洁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6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