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子深入古通州文庙,开展文化传承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09 09: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艳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座殿堂,它不言不语,却以千古不变的姿态,诉说着华夏文明的深邃与辉煌。为探寻文庙历史渊薮、弘扬宝贵儒家文化,8月5日,南通大学文学院“文以载道,‘庙’笔生花”——中华儒家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文庙发展现状调查小分队与焦点思政实践团合作,踏上了这场关于文庙的文化传承社会实践之旅,探索那些在历史尘埃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基因,思考新时代下推动宝贵文化遗产焕发新生的可行之举。

  孔庙,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更是儒家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地标。南通文庙古称通州孔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作为尊孔祭孔、文人交流的重要场所,文庙展现了南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实践小分队前期通过材料搜集、文献阅读、对话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并拟定调查问卷与采访提纲,积极与文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文庙的大致发展现状。

(图为大成殿殿前外景)

采访过程中,团队充分立足“群众对文庙了解程度”、“探寻未来发展前景”两个基本点,针对文庙工作人员、古玩市场经营者、游客等人群进行了详细地问卷调查与访谈,充分沟通了解群众需求,探讨了文庙的创新化发展方式。各方积极响应,尽显对文庙发展之路的关心。

(图为与文庙工作人员交流) (图为小组成员过程中,共同讨论问题)

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文庙近年来多次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已然成为儒学文化的宣传新阵地,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这一积极变化,彰显了文庙在南通当地的独特价值与活力。

 (图为采访古玩经营者)

然而,调研发现,文庙发展仍面临着与商业化过度捆绑、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以及在年轻群体和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知名度有待提升等困境。针对上述问题,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开展了一场集思广益的会议。会上,大家纷纷贡献智慧,为文庙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见解

 (图为采访文庙游客)

习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文庙不仅承载着对先贤的敬仰,更肩负着传承文化、启迪未来的重任。回顾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基层了解了中华儒家文化视域下文庙发展的现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团队将继续发挥文学院学子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通大学子的青春风貌,探索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融汇传统和现代的文庙发展之路。(作者 耿月雯 崔菲菲 许蕴馨)

(图为实践团队在大成殿门口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