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邓思婷 钟彬韵 韦存延)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7月13日—20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榴籽共融团社会实践队前往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初级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实践调研等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特色课程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图为团队与麦岭镇初级中学校长合影
特色课程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理认知与情感共鸣,更是聚人力、暖人心的有效方式。因此,石榴籽共融团实践队以艺术为载体,打造民族特色文化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当地学生对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支教期间,团队成员结合所学专业特长,设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大主题的艺术课程。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漆扇与扎染”“中国龙”“共同体之树”与“56朵民族之花”等创意手工艺术课以及竹竿舞、多耶舞等民族舞蹈体验课。
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艺术课程现场
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蓝秋珍是“共同体之树”课程的主讲教师。课上,她引导学生用纸板制作了“共同体之树”的树干,随后,用红色纸张向学生演示剪裁石榴样式的步骤,最后,所有学生将自己剪裁好的石榴贴到树干上,师生共同培育了一棵挂满石榴的“共同体之树”。蓝秋珍说道:“在涉及民族工作的多次会议、考察等活动中,生动形象地以‘石榴籽’作喻,深刻描绘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景象,充分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以及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这堂课我主要通过理论宣讲与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思,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与理解。”
图为“共同体之树”艺术课程现场
主题宣讲“声”入民族团结大家园
7月19日下午,社会实践队成员刘云冰身着民族服饰,带领学生、家长一起手拉手体验侗族多耶舞,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随后,学生与家长们席地而坐,共同倾听实践队成员为大家带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花开满八桂”的主题宣讲,她谈道:“同学们,我们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比如溜喉歌。下面,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人物故事,她就是穿针引线,绣出瑶乡民族团结之花的李俊玲……”宣讲人还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学生积极参与,欢声笑语,氛围热烈。
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花开满八桂”的主题宣讲现场
走访调研共绘民族团结新篇章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教育学部石榴籽共融团实践队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访谈、教师座谈等方式,先后走访了麦岭镇初中和麦岭镇中心校,收集了关于当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倾听当地教师、家长、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心声,了解当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不断总结和分析调研情况,以实际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前往麦岭镇麦岭初中、麦岭中心校实践调研现场
据悉,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榴籽共融团社会实践队共面向60余名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的学生进行15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授课,共走访2 个学校,访谈18位教师、32 位学生及14位家长,并发放200 余份调查问卷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团队的专业所长,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心里种下“石榴籽”,而且增强了同学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认识,并通过艺术课程、主题宣讲、实地调研的方式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