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筑基,共绘鹭影禾香新发展——广州新华学院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访谈书记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03 18: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思佩 庄扬扬   阅读 2.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李思佩 庄扬扬)青春正当时,奋进当有为。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了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联安镇的实施成果,2024年7月21日,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建设家乡的热情前往联安镇优冲村,与该村书记陈扬勇先生就联安镇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座谈研讨。

图为优冲村书记与实践队成员的全体合照(摄影 王俊钦)一、访谈书记,明生态绿意浓

至"善"至"美"实践队:入地了解联安镇在生态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未来规划,能否请您简要概述一下联安镇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村书记:目前,联安镇拥有耕地2.9万亩,是海丰县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林地覆盖面积达1.47万亩,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生态屏障。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为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境内的东关联安围更是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此外,联安镇拥有丰富的水鸟资源,是众多候鸟的迁徙地和栖息地。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优冲村书记(摄影 李俊霖)

至"善"至"美"实践队:在推进“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过程中,联安镇遇到了哪些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贵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应对和解决?

村书记:在2022年以前,联安镇面临着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严峻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镇容镇貌,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需求。

因此,联安镇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工作,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污水立污面处理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水质,减少了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强了对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监管和治理,确保各类污水达标排放。其次,通过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点、转运站等设施,联安镇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最后,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联安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通过种植本地树种、建设生态林等方式,不仅美化了镇上的环境,还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优冲村书记(摄影 黄子昊)

至"善"至"美"实践队:此外,实践队非常关注联安镇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农业、渔业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以实现对当地湿地生态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能否请您分享一些案例或显著的成果,让实践队队员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融合过程的具体实践

村书记:在“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经济引领下,优冲村的四家咸水养殖场顺利转型为生态垂钓园,此举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形成,还为当地居民开辟了更多绿色就业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与此同时,在农业领域,联安镇的为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入了一项创新的“稻稻+”轮作模式,这一模式革新了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在广袤的千余亩土地上,呈现出一幅“旱水交错”的生动画面:水田中,嫩绿的水稻秧苗茁壮成长;而旱田里,金黄的冬小麦麦穗随风摇曳。此轮作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通过轮作改良了土壤肥力,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进而为农民带来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收入。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优冲村书记(摄影 吴晓桦)二、渔农深探,共绘田园新篇

图为联安镇航拍图(摄影 庄扬扬)   1、溪流之间 渔影斑斓

徜徉于水岸之畔,品味湿地之美;穿越水鸟蹁跹,深感村居悠然。联安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巧妙地将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动力。联安镇干部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农户聚焦渔业发展,他们采用先进的潮汐养殖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规律,精心培育九节虾、蟹及生蚝等有机海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促进鱼塭养殖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联安镇生态养殖业的振兴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图为联安镇优冲村养殖场(摄影 庄扬扬 吴晓桦)

在此基础上,联安镇还注重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水岸之畔的美景与丰富的渔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游客们不仅可以漫步于湿地栈道和观鸟台,近距离观赏白鹭翩飞、鱼跃水面的自然风光,还能参与渔家体验活动,亲手捕捞海鲜,体验传统渔民的智慧与勤劳。夜幕降临,村中灯火点点,映照出水岸湿地的静谧与悠然。餐馆内,热闹非凡,洋溢着人间烟火气。新鲜捕捞的海鲜被巧手烹制成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每一口品尝都是对联安镇精心打造生态旅游理念的由衷赞美。

此外,联安镇紧跟时代步伐,融入“互联网+农业”的潮流,探索电商平台这一销售渠道,将本地优质的九节虾、蟹、生蚝等有机海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种线上线下并行的销售策略,不仅为联安镇的有机海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在联安镇干部的悉心规划与共同带领下,联安镇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产业的繁荣发展,让村民们共享乡村振兴的甜蜜果实。

2、田野之上,麦香四溢

图为生态采风景(摄影 陈韦霈) 碧波稻田绘春秋,绿桑耕耘谷满径。在联安,这片备受大自然眷顾的热土上,凭借其丰饶的土壤、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域环境条件,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片沃土上,南晶香占、丝苗米等有机米品种粲然可观,它们汲取着大地的精华,孕育出满穗金黄,每一粒米都弥漫着阳光的味道和大自然的馈赠。

图为联安镇水稻田(摄影 吴晓桦 庄扬扬)

红心火龙果与“钦蜜九号”百香果,作为果园中的明星产品,沐浴在联安镇优越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得饱满多汁,口感尤为鲜美。这些饱含天地精华的果实,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味蕾,它更如同一缕春风,轻柔地唤醒了当地农业发展的无限生机,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与繁荣。

而被誉为“一村一品特色名片”的西兰花,在联安的农业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西兰花得以茁壮成长,得益于联英、联南、联北等村土地的肥沃和沟渠纵横的优越条件与农户精湛的技艺,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与推广,联安西兰花逐渐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与销售渠道。如今,它已成为联安镇声名远播的标志性农产品。

三、生机盎然,一起向未来

在深入探讨联安镇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的过程中,至“善”至“美”实践队与村书记达成共识:联安镇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时,应坚定不移地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核心驱动力,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交融。为实现这一目标,积极寻求并吸引外部投资,同时精心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魅力的自主品牌,将是推动联安镇走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轨道的关键路径。这样的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还能有效激发经济活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金格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