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银杏村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足迹

发布时间:2024-08-03 17: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誉玮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黄誉玮 刘陈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了解基层乡村发展现状,近日,长安大学“观滇西乡村振兴·筑民族复兴之梦”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云南省腾冲市银杏村,实地走访乡村,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践行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

畅通乡村,振兴未来

 银杏村地处龙川江东侧,原名江东村。由于地处偏僻,乡村原貌贫瘠,“养女嫁入江东村,不如推下天生江”的说法曾在当地广为流传。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江东社区依托特有的连片古银杏树林,发挥“山、水、林、瀑、峡”等为一体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强化旅游基础建设,累计投入1.92亿元,建设了长6.6千米、宽12米的旅游风景区二级公路,硬化村庄道路,实现了“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村民变导游”的转变。讲解员的一番话让实践队队员们纷纷感慨:“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

图为银杏村入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银杏村

产业兴村,特色强乡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要。乡村特色产业根植于乡村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人文历史传承,打造了个性化的特色产品,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的潜在价值,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江东围绕“一叶、一果、一居、一绣”,实施“四大工程”,把赏“银杏叶”、吃“白果宴”、购“白果礼”、住“银杏家”做成产业链,逐步促进景区由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业态样式转换,拓展“银杏+”模式,形成多元化、多领域、多渠道发展的产业态势,以特色产业兴村、强乡。

图为村户自营农家乐

烟火乡情,人文振兴

在银杏村,每一棵银杏树都承载着故事,每一块石板都记录着历史。人文情怀的注入,让银杏村的乡村振兴更具温度。在这里1万余亩、3万余株古老天然的银杏林与3000多村民和谐共生,形成了一幅“村在林中,树在家中,人在画中”的醉人美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六百年之辛勤,历六百年之风雨,造就了缀玉披金的杏林秋色景观。人与银杏相生相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体现了江东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优秀传统和创造精神,记录着中原文化的根脉,承载着强大的生命和悠悠乡愁。 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人文情怀的传承与发扬。银杏村的实践证明,只有将人文情怀融入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银杏王”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交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金色银杏叶铺就乡村振兴道路,人文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银杏村的振兴实例表明了交通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发展特色产业、保护人文风俗的必要性。今天前往银杏村走访的经历让实践队员们明白了应该积累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为交通振兴乡村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银杏村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誉玮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