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李方頔)农业作为国之基民之本,在国家发展建设中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继续深入了解和县当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增强对这一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基础产业的认知,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和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立足于从“小”处入手,围绕“细”“深”“真”下足功夫,做实调查研究“大文章”,探访和县水稻生产全过程,挖掘“稻中奥秘”
7月31日上午8时,实践团成员乘车前往和县龙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全面了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增强对“农机-农艺-农信-农田深度融合”的认知。实践团指导教师熊玮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农场农机库中的作物烘干机、复式稻麦播种机、水稻高速插秧机以及水稻手扶式插秧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烘干箱、传送带、轮式底盘、水田底盘、齿轮传动系统、链传动系统、旋耕刀、排种器、分插机构、各类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组成的复杂精密装备,让实践团成员切身体验和学习到机械专业知识,水稻生产环节各种农机装备有序衔接、协调配合、广泛应用,共同推进水稻种植产业行稳致远。
实践团成员在与农场负责人李有忠的交流中得知,和县龙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致力于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回馈社会、回报家乡,获得了“安徽省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23年度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多项荣誉。该家庭农场目前还在不断扩大规模,引入新技术,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同时还为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提供种植试验田,共同为中国农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课本中的农机作用生产在这里变成了现实,理论与实践在此刻碰撞出新时代的绚丽火花。接着,实践团成员踏入稻田,亲身感受田间地头的勃勃生机与劳动之美,氤氲在田间的稻香,深化了实践团成员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土地的深情、对民族的热爱。
中午11时,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现场,实地观察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实际情况。操作人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无人机的操作步骤以及其独特优势。在理论的基础上,操作人员向大家展示了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全过程,实践团成员们对无人机在智慧农业应用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当日的大风天气也成为了特别的解说对象,操作人员向大家补充了特殊恶劣天气对于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影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无人机掀起的风浪化作田间作物的舞蹈,吹出了实践团对农业现代化的热情,也吹出了泱泱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的美好未来。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实时解说,成员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认知更进一步:“泱泱我华夏,满城尽铁兵”,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农业大国必不可少的力量。
“千亩良田兴农业,五载汗水谋发展”,水稻高质高效绿色生产需要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先进的农机装备,作为农业方面一门有趣的学问,值得实践团的每位成员去深入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子深入实践、求根寻源,在祖国大地上绘制农业发展宏伟蓝图。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李方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