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血脉,发扬革命力量——广州新华学院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研学联安镇红色文化纪实

发布时间:2024-07-30 21: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坚 张舒钠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彭坚 张舒钠)在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征程中,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024年7月15日,广州新华学院至“善”至“美”社会实践队启程前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坡平村,开启了一场追寻革命足迹、聆听红色故事的深度研学之旅。在这片承载着深厚革命历史的土地上,实践队成员们踏寻先烈们的光辉足迹,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入交流,深刻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青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在坡平村红色文化馆前的合照(摄影 吴晓桦)


01 坡平村简介

图为坡平村 (摄影 庄扬扬)

坡平村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不仅是彭桂、彭元璋、彭元岳等革命先烈的故乡,也是大革命时期彭湃组建农民赤卫队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坡平村红色底蕴深厚,大革命初期,彭湃同志到联安发动革命,指导彭桂等在坡平亚前彭村办农校、创农会、组农军、设支部,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02 彭桂故居

图为彭桂故居 (摄影 黄子昊)

走近红色基地,穿越时光隧道,感受“一门八烈士”的英勇事迹。在黄信谦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的是彭桂故居,据记载,彭桂于1925年初参加东征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参加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至1933年,先后率部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6月被叛徒杀害。为了革命,彭桂一家还做出了“一门八英烈”的贡献。一件件质朴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不仅展示了烈士们的生活状态,更见证了八位烈士在家庭与革命事业之中的无私奉献。

图为彭桂故居 (摄影 黄子昊)

故居内,成员们感受到了彭桂等烈士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无私牺牲。同时,大量珍贵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年革命斗争的场景。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以及红色革命故事影片的观看,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坡平村在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光辉篇章。


03 坡平村红色文化馆及农会馆

图为黄信谦干部在红色文化馆为成员讲解 (摄影 李俊霖)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坡平村红色文化馆和农会馆,在这里,实践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从彭湃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坡平人民参加革命的艰难征程:从参加农民运动、组建农会、农军和党团组织,到参与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坡平人民都义无反顾地汇入海陆丰革命大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特别是在苏维埃坚持斗争时期,以彭桂为代表的坡平英烈,在极端残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下,高举东江红军的旗帜,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践行着砥砺奋进的步伐。在数十年血与火的斗争中,坡平人民不忘初心,为革命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成为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的榜样。

图为成员观看红色影片及农会馆内雕塑 (摄影 吴晓桦)


04 红色文化长廊及白马广场

图为黄信谦干部在文化长廊为成员讲解 (摄影 李俊霖)

在研学的最后,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红色文化长廊和白马广场,继续了解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事迹,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体悟革命精神的伟大和珍贵。这里不仅仅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更是中华革命历史的见证者。

图为红色文化长廊和白马广场及实践队成员合照 (摄影 李俊霖)


担当使命,不畏艰辛

步入长廊,仿佛穿越时光回到革命年代。长廊两侧的展板生动地展示了坡平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救国斗争的光辉历程。每一幅图像和每一段文字都饱含着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坚毅,让人肃然起敬。

图为红色文化长廊(摄影 庄扬扬)

赓续命脉,传承精神

白马广场的中央耸立着一尊雄伟的革命纪念雕像,周围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新香气,广场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敬意。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和民族团结的伟大。

图为白马广场纪念雕像 (摄影 李俊霖)

结语

通过这次红色文化研学,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坡平村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金格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