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刘韵婷 钟伊然)为深入了解企石村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以及当前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2024年7月21日下午3点,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的部分成员携乐知班、熊猫班的部分学生,猛虎班的全体学生,走进了企石村温馨而宁静的长者之家,开展了一场老年人物专访活动。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部分成员携带孩子们前往企石村长者之家
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氛围中,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的成员们有幸邀请到了谢爷爷,一位已至80岁高龄,身为二队生产队老队长兼老党员的老人,来为大家叙说企石村的璀璨历史和灿烂文化。
采访伊始,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队员庞秋怡首先对老队长开展了一场单独访谈。在采访过程中,谢爷爷提到,企石村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明朝初年(1368年),村民从河南、谢岗镇迁到此地。因东江上立着奇怪的石头,取其谐音定名为企石。当被问及村里是否遭遇过诸如洪水、干旱之类的灾害时,老队长面色凝重,他提到东江的水曾冲破堤岸涌进来,那时村里立即敲锣打鼓,紧急召集村民齐心协力去填补缺口,过去,还曾用龙船堵在堤岸处,其场面之壮观,如同湖南洞庭湖的宏大补救场景。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队员庞秋怡对二队生产队老队长进行采访
单独采访结束后,老队长开始为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的成员和猛虎班的学生讲述企石村的悠悠往事。随着老队长的缓缓讲述,一幅幅企石村的历史画卷在众人眼前缓缓铺展。老队长陷入深深回忆,他说道,小时候大家都集中在老围,居住的房子很小,皆是简陋的瓦房,如今大部分已倒塌。岁月变迁,后来逐步形成了四个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分别是牛头山村、蚬壳岗村、老围村、高岭村。在往昔的岁月里,生产队实行集体劳动和粮食兑换制,还分厅给生活困难的穷人。令人欣喜的是,如今村子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不断发展,基础不断完善,产业日益兴旺,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图为老队长为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队员及孩子们讲述企石村的历史
图为猛虎班的学生积极地向老队长提出问题
图为老队长为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队员及孩子们介绍企石村古时农具
此外,老队长还特别提到了企石村特有节日“人皇诞”。每年农历正月二十,这一天对于企石村的村民来说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村民精心制作寿桃,热情宴请亲朋,精彩的醒狮表演热闹非凡,原有的放土炮习俗如今改为放烟花,为节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妇女们提前精心准备寿桃,村委还会邀请专业团队表演大戏,其中包含两晚粤剧和一晚歌舞,费用由本地富有爱心的企业家慷慨赞助。不仅如此,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村集体都会盛情邀请60岁以上的老人吃饭,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另有额外的亲切慰问。这些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传承着企石村的温暖与关爱。同时,企石村的北面有一座黄大仙庙(文昌阁)也备受瞩目,阁中珍藏着众多精美的字画,是村民们精神寄托的所在,他们时常在此虔诚祭拜菩萨。经过不断的翻新维护,如今这里已成为企石村一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图为老队长为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队员及孩子们介绍企石村特有节日“人皇诞”
图为企石村长者之家摆放的大寿桃模型
在企石村长者之家的此次探访中,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与猛虎班的学生们共同度过了一段极具意义的下午,他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历,更被老队长所讲述的故事深深打动,内心充满了感动。在踏上归途之时,他们满怀坚定的信念,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这份感动与收获化作砥砺前行的动力,持续不懈地去探索未知的广阔天地,矢志不渝地传承和发扬企石村的璀璨文化与崇高精神,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广东科技学院破云支教实践突击队赴企石村长者之家开展老年人物专访活动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梦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