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营造良好的爱国拥军氛围,培养勇于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18日,广东科技学院“桂荔潭”突击队指导老师周俊以及队员退役大学生丘镇铧等4人在潭头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越南战役退伍老兵吴茂光进行慰问,并聆听他的军旅故事。
岁月长河,有些名字注定被铭记
吴茂光,广东茂名人,这位1957年出生的老兵,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从1977年至1980年,他在成都军区第13军37师炮兵部队服役,期间他参加了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成都军区的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他受到了邓小平和叶剑英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也亲历了艰苦的革命斗争,保家卫国,立下三等军功,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宁愿向前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
拿起这枚三等功勋章,吴茂光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1979年,当战争的号角吹响,22岁的他和战友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起初,原以为是支援友邻柬埔寨的他们直到列车驶近越南边界,紧张的气氛和频繁的战备动员才意识到,即将面对的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
“宁愿向前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这是当时吴茂光和战友们共同信念。在战火纷飞的异国土地上,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边境的安全。临上战场,他给家里寄去了两封信:一封是给父母的报平安信,表达了对父母无限的思念与惦记;另一封则是给大哥的明志信,字里行间透露出视死如归的豪情。信的末尾,他写道:“为了党,为了人民,永别啦。”这寥寥数语,如今读来依然令人动容。他回忆道,战争期间,炮兵阵地布置在山上,车辆无法将物资补给运到山上去。面对物资补给运输的极大困难,他和战友们,用双手和肩膀,扛起了每一颗重达60斤的炮弹。每人一次背4颗,就是240斤的重量,从山底到山顶上。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可以改变一个人”
1980年2月,吴茂光在部队期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坚定信仰、砥砺前行的动力。吴茂光于1980年12月退伍返乡,开始了他的另一段人生旅程。从军营到基层,在村委会,他负责民兵和共青团工作,一干就是40年。这位曾经的战场英雄,在和平年代依然发挥着基层民兵、退役军人、共产党员三重领头羊的作用,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为乡亲们排忧解难,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祖国的未来靠你们”
谈及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和期望,吴茂光说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必须要加倍珍惜。战争年代已逝,革命精神不朽,居安思危、奋进自强依然是每一代青年的必修课。年轻人要主动就位,主动做事,勇于接过时代赋予的接力棒,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国情怀,发扬奋斗精神,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了!初心如磐,念兹在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个英雄先辈的付出都应被铭记。我们要传承那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在新征程上要敢做敢为、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青春之名,跨越时空;以史明镜,坚定信念;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担当作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石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