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移通学院“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探寻红色岁月,见证奋斗风采

发布时间:2024-07-25 14: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松睿 姚佳欣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肖松睿 姚佳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充分汲取老一辈党员同志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历经46年的党员奋进征程,他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地投身于中国乡村的建设?“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于2024年7月11日专程抵达张元平同志的家中,静心聆听他所讲述的中国故事。

追忆奋斗初心

张元平同志,曾任遵义市苟坝村村书记一职。多年来,他始终怀揣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党建工作以及社会服务之中,为苟坝村的发展倾尽全力。当回忆起入党的初心时,他不禁感慨万千。他宣称,正是党的先进理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深深吸引着他,让他极度渴望能够成为这个伟大组织中的一份子。在他心中,能够为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昌盛贡献力量,是无比光荣且神圣的使命。在工作中,张元平同志始终以身作则,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他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村民收入而不懈努力。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规划,他都亲力亲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宗旨,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留守红色记忆

在谈及苟坝村的巨大变化时,张元平同志感慨不已。他表示,近十年来,苟坝村经济发展迅猛。他于1978年入党,担任村支书20多年。1989年,苟坝村开始种植杜仲,但当时因交通工具限制,杜仲外销受阻。如今,科技进步,村里设立众多杜仲加工厂,产品已闻名全国。1998年,贷款14万购置芋苗分给800户村民栽种,家家参与。如今,芋苗随处可见。同时,村里养殖业也蓬勃发展,黄牛从不足100匹增至400多匹,水牛从不足100匹增至300多匹。正因如此,1998年,苟坝村获评省级小康村,荣获地区“杜仲之乡”称号,张元平本人也当选为枫香镇党委书记。这一路走来,苟坝村在张元平同志等的带领下,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展现出新时代乡村的勃勃生机。

传承红色基因

与此同时,张元平同志针对新时代青年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给出了极具价值且发人深省的意见。他着重强调,身为中国青年,要在各类工作中勇争先进典范,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在思想和觉悟方面,应不断自我提升,时刻保持敏锐与进步。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必须奋勇当先,挺身而出。张元平同志还语重心长地表示,青年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紧密跟随党的前进步伐。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难困苦,秉持勤奋好学的态度。只有这样,未来才能全身心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接过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火炬”,持续发光发热,为国家的昌盛和富强奉献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辉煌篇章。

本次“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与张元平同志展开的亲切交流活动,让团队成员得以深切体悟到老党员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赤诚初心,以及将这份初心落实于实际行动的神圣使命。在老党员的言传身教里,“致远”理论普及宣讲团呼吁大家学习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品质,深刻领会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对老一辈们的贡献心怀感恩,铭记饮水思源的古训。以青春奏响激昂奋进的旋律,书写熠熠生辉的乡村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佳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