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张景然)2024年7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花开仲夏,丹心绘梦”实践队队员们,在方岗镇第一中心小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沙公益协会的共同安排组织下,来到了方岗镇第一中心小学,为学生们进行为期十四天的支教活动,其中为学生们开设了许多兴趣相关课程,音乐课的开展更是为小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许多色彩。
首先,实践队员周自棋描绘了,“皓月当空,银辉洒满大地,家家户户围坐一起,共赏明月”的中秋场景,营造了一种节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然后简要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特别是他写这首词时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遇。提到了苏轼被贬密州,与亲人分离,以及在中秋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周自棋将词分为几个部分,先示范朗读,然后邀请学生跟读,逐渐熟悉词文的韵律和节奏。主要讲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句,引导学生理解词人对宇宙人生的哲思和对明月的向往。实践队员解析完词文后,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堂之上,邓丽君那温柔细腻的歌声,为这古典意境添上了几分现代的情感共鸣。邓丽君的歌声,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入心田,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里,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有对团圆时刻的无限向往,完美契合了苏轼词中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寄托。这一刻,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古典文学与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它们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爱、思念与希望的动人篇章。学生们认识到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有着共同的情感与追求。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学生们歌唱宋词
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这次课堂体验不仅是一次文学的洗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仰望明月时,学生们都能想起这份美好与感动。这也是一次古现代结合的课程,老师通过古诗词的讲解让学生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音乐课程,不仅仅是是单纯的欣赏音乐,而是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体会到诗词内在的美,这是一节语文课和音乐课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颖的上课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
这一次音乐课程也是对实践队员一次极大的提升,实践队员通过这次课程,认识到了课程开展形式的多样,两门学科的结合也使得这节课的进行更加的充实与有趣,提高了队员对教育的理解和个人的综合素养。同时实践队员们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支教的过程中不断坚定自己为乡镇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青春献教育,爱心筑梦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花开仲夏,丹心绘梦”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故事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唱,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大学生三下乡”事业中来,共同为我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景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